海东的秋天,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而体现这场盛宴的,正是那些蜿蜒于山水之间的景观大道。这个国庆,让我们一起出发,以车轮为笔,以公路为卷,在海东大地上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旅行地图。从黄河岸边串联起丹霞与绿洲的“沿黄风情大道”,到穿越森林与民族风情的“最美公路”扎碾公路,每一段路都是风景,每一次转弯都有惊喜。
当你驰骋在海东的景观大道上,你会发现,吸引你的不仅仅是终点的风景,更是黄河岸边撒拉族老人吟唱的古老歌谣,是博物馆里彩陶上镌刻的千年密码,是扎碾公路上的每一抹惊艳,是这片土地上世居的人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创造“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黄河风情线
这是一条融合了自然奇观、民族风情与田园牧歌的景观大道,它将带领你从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雄浑壮阔,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温婉多情,再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丰饶富庶,你将驾车穿行于大河臂弯,见证黄河在高原上绘制出的壮美曲线,体验独特的撒拉族文化,享受露营的野趣与采摘的喜悦。
●岗山
我们选择化隆县雄先岗山生态旅游景区,作为驰骋黄河风情线之旅的起点。该景区位于化隆县西部雄先森林公园内,它处在拉脊山余脉的八宝山下,同西宁市湟中区群加林场接壤。整个景区地域广阔、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集山水风光、突岩奇峰、绿涛云海于一体,既有江南风光的美,又有青藏高原的雄伟,山体玲珑别致,雄浑粗犷,林相整齐,群峰竞秀,环境极为清幽秀丽,有“世外桃园”之美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群科
从雄先岗山生态旅游景区一路向东,来到化隆县群科镇。秋日里,黄河水流平缓,呈现出高原独有的碧绿色泽,与两岸被秋色染成金黄、赤红的群山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站在高处俯瞰,黄河以一个巨大的“S”形臂弯,将广阔的滩涂与村庄揽入怀中,气势磅礴,令人心生敬畏。
这里的秋景,不仅在于色彩的浓烈,更在于层次的丰富。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的山坡上,白杨、沙棘和红柳等树木呈现出从绿到黄、从黄到红的渐变色,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你可以站在黄河岸边的观景台静静欣赏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象,感受“长河落日圆”的苍茫与诗意。
●清水湾
离开化隆,我们沿黄河顺流而下,进入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这里的黄河风光,少了一分雄浑,多了一分秀美,被誉为“天下黄河循化美”。清水湾则是循化黄河风光的精华所在。
它藏在黄河“之”字形的臂弯里,背靠小积石山,南临黄河主道。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赤红色的丹霞地貌与碧绿的黄河水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正如网友所描述:“丹霞地貌的赤红与黄河水的碧绿碰撞出浓烈的色彩,活像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秋高气爽,最适合在清水湾进行户外活动。你可以在河岸边的帐篷营地安营扎寨,夜晚仰望高原璀璨的星空;也可以乘坐游船,穿行于丹霞绝壁之间,近距离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
●禹王峡
继续沿黄河向东,到达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的民和县。秋季的民和,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出产的苹果、软儿梨等水果品质优良。你可以走进当地的果蔬采摘园,亲手摘下饱满的果实,体验从枝头到舌尖的甜蜜,分享农人丰收的喜悦。
禹王峡是民和生态建设的一个典范。这里曾是荒山秃岭,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如今已是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生态景区。秋天,峡谷内的林木色彩斑斓,景色宜人。你可以乘坐游艇在峡中穿行,欣赏两岸的绿意与远山的秋色,感受这片由荒山变为绿洲的“绿色奇迹”。
●七里花海
高原的秋季虽然比南方来得早,但七里花海景区仍是百花齐放、花香四溢,一派烂漫景色。徜徉在漫山遍野的花海里,万寿菊、百日草、马鞭草、孔雀草、月季、四季玫瑰、富禄考等花卉竞相开放、芬芳馥郁,仿佛是一场春种秋收后的盛宴,让人流连忘返。
七里花海景区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山庄村。占地60公顷的景区,仅花卉种植面积就达25公顷。景区还打造了以地景公园服务中心、樱花漫游走廊、流泉花海观览区、冰雪山地运动区、药泉民俗度假区、七里滨河休闲区、奇幻儿童游乐区为一体的“一心一廊五区”独特花海乡村旅游新高地。
河湟生态文化线
如果说黄河风情线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那么河湟生态文化线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苦旅。这条线路以探寻河湟文化为核心,从明代皇家寺院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王国,再到解读河湟文明的现代化博物馆,最后驰骋于被誉为“青海最美公路”的生态长廊。它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神奇完美融合,适合对历史文化和壮美风光着迷的深度旅行者。
●瞿昙寺
我们的生态文化之旅始于乐都区瞿昙寺。这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寺院,是典型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被誉为“小故宫”。
秋日的瞿昙寺,褪去了夏日的浮躁,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古老的殿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寺内的巨幅明代壁画,色彩虽历经数百年,但依然鲜艳,其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明代宗教艺术的宝库。
●柳湾彩陶博物馆
从瞿昙寺出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更古老的年代——柳湾彩陶博物馆。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彩陶专题博物馆,馆藏的数万件彩陶文物,绝大多数出土于柳湾墓地。秋日的午后,阳光斜射进博物馆,照亮了那些绘有精美纹饰的陶器。从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文化,这些瓶、罐、盆、豆上的漩涡纹、蛙纹、菱形纹,不仅是远古先民审美情趣的体现,更是河湟流域早期文明的生动密码。
●河湟文化博物馆
如果你想更系统地了解这片土地,河湟文化博物馆是必到的一站。作为一座以展示河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它全面梳理了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
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图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河湟地区作为多民族迁徙、融合的“民族走廊”和多元文化交会的独特地位。在这里,你可以将之前在瞿昙寺和柳湾看到的历史碎片拼接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河湟文明全景图。这不仅是对知识的补充,更是对整个区域文化的一次深度认知。
●仓家峡
结束了厚重的文化寻访,我们将驱车驶入被誉为“青海最美生态旅游公路”的扎碾公路。这条连接乐都区碾伯街道与互助县扎龙沟的公路,被誉为“青海最美生态旅游公路”。它穿越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长50多公里,海拔落差近千米。秋季,是扎碾公路最华丽的篇章。公路两旁,密布的森林被秋风染得五彩斑斓,白桦林的金色、松树的墨绿、枫树的火红,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沿着扎碾公路向北,便到了仓家峡国家森林公园。秋季的仓家峡森林公园,满山金黄,红叶飘荡。园内苍松翠柏,奇峰怪石,林木葱茏,溪水潺潺,水质清澈见底,草原与森林镶嵌分布,呈现出高原特有的植被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刚进峡口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路边三三两两形态各异的巨石。走进峡谷,你会发现峡谷内崎岖转折,路也随谷而转。车行至此,便无法再继续前进。此时,不妨下车,选择步行继续前行,你会发现,道路分成了几小段,有的直通山顶,有的被草木掩埋,逐渐隐没了。偶然间,你会听见哗哗的水声,寻声而去,从山谷深处流下的潺潺溪水,溪底细沙青石轻闪。
●北龙山
沿着扎碾公路,我们便能抵达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人这样形容:在北龙山你可以感受到一次视觉上的冲击。秋季来到互助北山,你将会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这里素来有“晴不如雨,雨不如雾,雾不如云”的说法。它最迷人的是清晨浓雾笼罩时美丽的湖光山色,如梦似幻,置身其中如同仙境一般。
秋季的北山又有另一番美:气温不冷不热,阳光不急不缓,此刻的云海在半山腰和山顶间盘旋聚散,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美丽的云海,游客如身临仙境一般。如若遇到阴雨天,云蒸雾绕弥漫在山间,霎时间成了仙子们嬉戏的地方,整个景区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画,每一处若隐若现的美景都透着浓浓的山水风情。
●油嘴湾
出北龙山沿威(远)甘(禅口)线,翻过“十二盘”,来到互助县的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该景区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它将土族文化与田园风光完美结合。秋天,这里不仅有绚丽的自然景色,更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你可以感受充满土族元素的安召舞,品尝地道的乡村土火锅和农家大油饼,沉浸式体验夜幕下的民俗演艺,还可以入住别具一格的“洞穴民宿”或“半山民宿”,在宁静的田园中结束这次难忘的旅程。
●峡群
旅程的终点,我们来到平安区峡群森林公园。这里的秋景,可谓是层林尽染,色彩斑斓,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走进公园,不妨多些时间在这里慢慢感受秋的韵味。你可以看到林区三面环山,中间那片经历了一整个夏季滋养绿茵茵的草地也开始泛黄。在草地的北边有一股清澈的河流沿着山脚缓缓流动,清澈见底,从远处望去,水面一闪一闪,犹如无数颗珍珠散发着光彩。偶尔,还可以看到三两只洁白的羊儿在河边饮水,草地上肥壮的马儿在吃草,勾勒出了一幅蓝天、白云、森林、河流在阳光地照射下交相辉映,无限美丽的和谐画卷。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你还会闻到淡淡的青草香,听着涓涓的溪流声,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