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急管理
化隆应急 | 化隆县“多措并举”确保防汛工作有序开展
来源:    时间:2024年08月16日    

进入汛期以来,化隆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有效应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县主要领导关于防汛工作的批示,严格落实基层防汛工作十项措施,全方位筑牢防汛备汛“堤坝”,把防汛防救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细,保障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思想“实”,强化层层责任落实。全面落实省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理念,认真分析研判,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防汛应急工作专班,调整优化应急救援队伍,修订完善《化隆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24年防汛抗旱重点任务及责任清单》《化隆县2024年汛前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等文件,严格落实省政府《强化基层防汛工作十条措施》,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并听取了17个乡镇和相关部门防汛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了各县级领导、乡镇、部门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建立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社、社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的“五包”责任体系,在水库、水电站、涝池、淤地坝均设立了责任人公示牌,细化了21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县、乡、村三级防治责任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责任体系,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汛情带来的损失。
 预防“及”,严格监测预警到位。强化降雨天气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加大雨情、汛情、险情通报频次,及时传达预警预报,严格落实叫应叫醒制度,发挥宣传、融媒体等部门及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的作用,扩大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确保雨情、水情、山洪灾害预警全覆盖、不留死角。截至目前,全县共召开会商研判会议91次、发布各类预警提醒197条、推送气象信息3100余条,电话调度各乡镇1700余次。
 行动“快”,迅速隐患排查整治。县安委办各成员单位持续开展辖内督导检查,对全县17个乡镇全覆盖开展隐患排查,深入全县2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4座水库、14条河道、21个涝池、9处灾后恢复重建防洪工程、16处在建水利工程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坚持把转移避险作为硬措施贯彻到底,严格落实各级包抓责任,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进村组织群众转移。截至目前,累计组织971名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第一时间下沉到乡镇开展防汛工作,充分发挥指挥员作用,坚持24小时待命值班值守,指导协调和推动工作落实。同时,积极引导受威胁区域群众果断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目前,全县累计转移安置680户2971人,做到了应转尽转、应转早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能力“稳”,确保保障救援处置。“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建立全县防汛抢险力量联络机制,建强基层防汛减灾工作队伍,充分激发群众力量积极参与,共组建防汛抢险队22支4228人,在重点区域、危险地段24小时应急备勤,根据不同灾害时间节点梯次部署、有序调动,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队伍及时拉动、灾情快速处置。截至目前,共储备防汛物资棉帐篷142顶、棉被1510床、雨衣(鞋)960件(双)、各类基础生活物资24160顶(床/箱/件/斤),保障了全县防汛安全度汛。同时,利用应急管理系统“队伍能力大提升、岗位技能大练兵”活动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防汛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应急队伍规范化、高效化,有效提高了防汛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
 宣传“足”,引导防灾意识提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应急广播、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汛常识和自救措施,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汛期安全防范各项要求,增强自我防范保护意识,做到汛情提前知晓、提前防范。截至目前,共推送转发各类应急安全信息570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600余份、悬挂横幅87余条、设立警示牌267处,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值班“严”,筑牢值班值守调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做到一日一报,在工作日期间,确保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在岗,周末节假日保持一半以上人员值班值守,县纪委监委对“三长两员”的履职情况及各乡镇、各部门值班值守情况督查抽查,确保人员不脱岗、工作不脱节,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同时,保障信息畅通,确保发生汛情后,应急指挥畅通、信息交流及时、处置措施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