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文萃】党建执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
|
近年来,化隆县始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执党建引领之“笔”,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认真贯彻落实“六个一”工作要求,以“四色党建”为品牌,“星级党支部”创评为载体,创新开展村干部“阳光体检”,开办党建积分超市,打造34个“最强党支部”,聚焦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生态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空心村”区域“党建联盟”20家,涵盖52个党组织860名党员,积极打造巴燕、群科新区党群服务中心,启动公伯峡片区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和固定党日等活动,使基层党员在政治生活大熔炉中锤炼党性、提升境界,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建立“四色图”预警机制,扎实推动党员“破双”工程。管好用好45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5名优秀机关事业干部到薄弱村任职,届中调整5名不合格村主职干部,着力在稳定乡镇工作力量、储备村级“头雁”队伍梯队上下功夫,把党性修养高、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群众选派进村级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党的二十大宣讲、“冬春轮训”、“送学上门”等方式对全县6500多名农村党员开展“线上+线下”学习360余场次,深入实施“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举办农村党员县级培训班3期、村“两委”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3期、村党支部书记跨县区观摩1期,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让党员干部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和效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大力实施校园引才、“昆仑英才”柔性引才项目,引进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13名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地大地学旅游、畜牧兽医、文化宣传、司法等方面专家人才9名,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引进69名党政、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开展“每周一训大讲堂”“百名科技人才联百村”等活动,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科技服务相结合方式,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举办主体班次11期1320余人次,努力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工匠”,全力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新体系,推动组织、人才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目标要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序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施4490.74万元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借助拉面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项目资金带动扶持薄弱村5个、中等村26个,消除零收益村24个。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公司+农户“统种共富”等合作经营模式,组织动员17个乡镇2850户参与,统种面积达25758.4亩,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投资1699.5万元鼓励和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全力打造甘都镇“千佛缘”现代农业产业园、尕茅台现代农业产业园、群科镇日兰“田园综合体”等重大引领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崛起、多元发展”的园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