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芡、掌瓢、打面、漏条、煮沸、拨锅挽粉条……寒冬时节,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查二村,村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活计——制作洋芋粉条。这不仅是一项传统手艺的展示,更是乡村经济振兴的生动实践。
12月20日,查二村村民陈生财一家一大早就忙碌了起来。经过十余道工序的流转,土豆华丽转身,变成晶莹剔透的粉条,一杆杆、一片片晾晒的粉条,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
每年冬季,查甫乡查一村、查二村的群众就有自发制作洋芋粉条的传统。农家自制的洋芋粉条经沸水煮、日光晾晒、自然风干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纯正的口感和细腻的质地,凭借良好的手工技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也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让周边的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查甫乡的洋芋粉条产业更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们查甫乡的洋芋品质好,青薯9号淀粉含量高,制作出来的粉条纯净、透明、筋道爽滑。这几天正是加工的高峰期,每次能加工1000斤。”陈生财作为查二村的种植大户,他信心满满地表示,现在每斤粉条卖9元,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增加了一万多元的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查甫乡积极实施统一薯种、统一种植、统一防治、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模式,从薯种提供、疫病防治、订单销售、品牌经营上齐发力,持续铺就“特色化、可持续、助民富”的产业发展之路。他们积极探索马铃薯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精深加工文章,不断提升马铃薯的附加值,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查甫乡的洋芋粉条已经远销各地,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时下,查甫乡手工洋芋粉条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亮点。查甫“金蛋蛋”为乡村振兴增添新“薯”光,为农户开启了增收致富的“新通道”,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与智慧,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