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入户走访、环境整治、敦品励学……今年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各驻村工作队以坚持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认真落实各项驻村工作职责,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之基,积极融入群众,扑下身子沉下心,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将驻村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在金源乡尖科村,一排排光伏电板宛如“黑色铠甲”,整齐地铺设在山顶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尖科村村集体的收入。
尖科村第一书记运海强介绍,近年来,尖科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确立了“党建引领,产业强村”理念,依托光伏产业和养殖业,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尖科村正成为村民和谐相处、产业生态俱佳、生机活力迸发的乐土。
“爷爷,您好,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家里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身子骨好得很啊,我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你们隔几天就来看我,还带着面粉和清油,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让我时刻感受到关爱与陪伴。”
连日来,下什堂村的第一书记刘海龙和驻村工作队员得空就去入户。为落实好惠民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夯实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基础,今年以来,下什堂村的驻村工作队坚持零距离倾听村民心声,了解村情民意。
出身农村的刘海龙,深知基层百姓的愁苦,两年前,刘海龙被派到下什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就默默下决心要为基层村民服务。在老百姓的记忆里,时常能看见刘海龙穿梭在村里的各个小路上,他坚持“每户必入、入户见人”的工作原则,与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人口、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实际困难等,并认真查看居住条件、生活设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防返贫监测帮扶、就业帮扶、劳务输转、产业奖补等方面的政策,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不久前,旦么村喜报频传,高三毕业生拉毛错和才让卓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为更好地履行“一联双帮”工作,旦么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以奖金的方式鼓励两位青年学子发奋读书,营造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
平整干净的村道,宽敞整洁的活动广场,排列整齐的高大路灯,清澈的村间小溪……说起村里的变化,日古村村民们连连点赞:“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生活更加舒心了。”
日古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洪有介绍,自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日古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起好带头作用,充分发动群众,重点围绕乡和村级道路两侧垃圾、河道垃圾和枯死树木、飘挂散落的废旧农膜、沟内垃圾杂草、墙面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破损横幅等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整治一处、干净一处、提升一处。村民纷纷表示,现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
环境卫生发生巨大改变的不止日古村。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营造干净、整洁、美丽的宜居环境,今年以来,日古村驻村工作队坚持以点带面,全方位推进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绿色、健康、和谐成为日古村的新名片。
“防汛减灾,有备无患,容不得半点大意,也不能有丝毫懈怠。雨水不退,我们不退,雨水退了,我们还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防次生灾害。”安关群哇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林春说。
每年的七八月份,金源乡防汛形势严峻,安关群哇村地处下游,靠山而建,是金源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最大的村庄。在防汛减灾的斗争中,安关群哇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冲锋在前,闻“汛”而动,在监测预报预警、山体滑坡隐患研判、相关堤防水库的巡查、隐患排查整改、隐患点提前转移等方面下足功夫,备足防汛物资,组织好抢险队,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准备工作,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用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斗,切实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金源乡,第一书记们始终奋战在乡村振兴、防汛抗旱、卫生整治、乡风塑造的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为金源乡的美好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