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塔加藏乡:留住乡愁谋发展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2月27日    

去塔加的路很远,却吸引了很多人;去塔加的山很高,却引来了很多马;去塔加的村庄很古老,却留下了很多诗行。这条路,牵着许多人的乡愁。

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你能感受到的是一派静谧。古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洁净的空气、蓝得像宝石般的天空,这一切,都带给人以情感与心灵的慰藉。

近年来,依托乡村振兴,塔加乡焕发了新的生机,走出了以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将藏庄古宅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绘就了一幅幅党群齐心、山水情深、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白云深处有藏庄

据相关资料和该村老人叙述求证,塔加村民是1000多年前吐蕃军队的后裔。当年,先祖阿米仁青加作为吐蕃大将,绕道今新疆地区,赶着500峰骆驼,浩浩荡荡来到现在的塔加地区驻守。从此,扎根这里生儿育女,繁衍生息。据说,阿米仁青加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今天的塔加村、白加吉村和尕洞村的祖先,这个传说似乎也印证了相关研究。据有关资料可推知,羊尔贯族位于科巴尔堂族之北的塔加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塔加藏族乡。

当然有关塔加村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如今在塔加村,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和其他地方的院落不同的是,塔加村的四合院只留有一个天井,四面都是回廊,房屋十分密集,上下层次感很强,建筑风格与西藏后藏有些地区的建筑相似。房屋为石木结构,但坐北朝南的正房又融入汉族庭院建筑风格,外墙由石块砌成,内部柱、梁、椽以及隔墙用的是木料。房檐、门窗、回廊栏杆和墙裙大都是精美细巧的雕花,图案精美,雕工精细,刷一层清漆显得朴素美观。

“塔加干木奏”是塔加村人引以为豪的一项石砌技艺,即不用泥或者沙,直接干砌房屋外墙。据村民说,所谓“一石九面”,是指无论石块大小、形状多异,均可顺手而砌,一气呵成。内外墙最后的建筑工序就是糊泥巴,并将墙面抹平。二层、三层为了使建筑更加牢固,采取“布达拉宫式”建筑,以稀湿牛粪涂抹粘连,最后将碾碎具有很强粘合力的红土加牛毛、羊毛等调成稀泥,用手直接涂墙,并用手抹平完成墙体,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压、防震、通风透气,中间有空气,致使房屋冬暖夏凉,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显示其智慧。

塔加村传统房屋窗户较小,这与当地历史上的早期防御功能有关,楼顶为平顶,供瞭望、晾晒东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户户相依相连,极像地道,只要从一户人家里进去,上了屋顶,可以串到另一人家。这不仅是防御的需要,也可能是相互报警的需要。

“藏在白云深处的藏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赋予了村庄深厚的文化内涵,历经百年沉淀,迄今仍保留着14座藏式传统民居,2016 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留住乡愁续文脉

一扇扇饱经沧桑的古老大门、一面面内涵丰富的石头砌墙、一个个承载记忆的古老物件……走进塔加村,镌刻着岁月印记、蕴含着满满乡愁的老旧文物浮现在眼前,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成为异乡游子难以忘怀的乡愁。

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民风、百年流传的开耕典礼、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让人神之向往。

塔加各村的春节文化、开耕典礼、卡桑节等文化都被最大限度保存下来。随着开耕典礼的弘扬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农耕文化寄托的情感,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存有古迹的村落,弥足珍贵,吸引人心,守住了一份记忆,也为过路之人留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开耕节是塔加乡群众在春天里过的一个盛大节日,规模和形式不亚于传统的春节。开耕节当日,藏家儿女身穿节日盛装,牵着耕牛,踩着欢快的脚步来到田间地头,举行春耕开犁仪式。活动开始前,年轻的村民都会围坐在一起,听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开耕节的由来,吃过糌粑、喝过奶茶后,一年一度的开耕节便开始了。

没参与过开耕节的朋友们可能觉得他们应该会换上干活的衣服下地种田,实际上,开耕节这天,大家都会沐浴更衣,打扮得漂漂亮亮,阿佳们头戴次仁金果、发编彩色发带,精心打扮,个个光鲜靓丽。带着自家蒸制的面食和油炸果子,赶着由经幡、哈达装扮的牦牛涌向待垦的农田。仪式开始前,有专人站在高处向人群抛撒糖果,村民捡到糖果, 寓意着今年能大获丰收,生活幸福美满。在桑烟袅袅升起的田间,两牛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俗称“二牛抬杠”,一人在前面牵牛引路,一人信手扬鞭在后面扶犁吆喝,翻开春日大地上的第一份希望。阿佳们手拿榔头,平整土地,将新年的第一粒麦种深埋在疏松的土壤中,田地就此焕起了生机与活力。

至今,开耕节寄托着人们对大自然信仰的敬畏,更寄托了一年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满足。塔加虽地处偏远,但拥有闹市不曾有的宁静和淳朴,每到夏日,漫山遍野的马兰花、牛羊、绿草,让人心旷神怡。这个古村落,不仅有现代设备,也有很多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偶尔在塔加待上一段时间,会让人觉得内心平静且闲适。

传统村落焕新颜

透过飘动的五彩经幡,人们看到了闹市不曾有的安静与祥和。赶着牛羊放牧的老人、挑着水桶担水的姑娘、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还有藏家屋顶烟囱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是百年藏庄的日常景象。

在漫长的时间河流里,百年藏庄从地理样貌上关乎着一个民族的江山社稷。从精神向度上看,地缘的高度指向了终极的沧桑与久远,是诗意苍茫、豁达蓄积和诞生的地方,有足够的空间驻足自然和人生的大美,可以容留生命的浩叹在此回旋。

五彩的经幡、香醇的酥油、羞涩的“高原红”、屹立的百年老宅……这些见证了古老印记的民宅经过修缮保护依然挺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传承着一方村落文化,守护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是村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和乡愁。

近年来,塔加乡积极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修缮项目,通过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并着手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相结合,修缮了传统古宅,先后对15户百年老宅实施了常规电路改造,修复后的传统村落不仅保留了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也优化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

在马莲花盛开的季节,很多人慕名前往百年藏庄,乡村旅游季活动也成为藏庄的亮点,马莲滩和民宅成了游客、网红的打卡地,也吸引来了很多摄影家、美术家和歌唱家。

藏乡迈向新征程

塔加乡拥有化隆县最大的林场,林场林区面积达16545.69公顷,但道路交通极其不便,这也成为了全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就业困难,全乡劳务大军长年在外,人恋故土鸟恋巢,谁愿意舍弃故乡漂泊在外?只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群山环抱、牛羊成群的塔加,美得令人心痛。然而这里地无三尺平,抬头只见半边天,也曾穷得让人心颤。2018年,塔加乡境内连续强降雨,导致牙什扎、贡什加和拉卡3村发生地质灾害,原址重建无法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居住安全。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3村进行整村避灾搬迁至甘都镇公伯峡,让289户1502人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挪“穷窝”。

大山的巍峨壮美,给人以执着与信念。然而也受滞于大山阻碍,一些大山深处的人们还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偏僻山村难以插上致富的翅膀。

山里进来难,山上生活苦,那就搬下来。自此,一场波澜壮阔的易地搬迁攻坚战在塔加乡打响。

围绕“怎么搬”和“搬后怎么办”两个关键,政府着力配套制定了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多项推进措施,着力解决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的问题。

现在走进易地搬迁点,宽敞的道路,整齐的房屋、设备齐全的党员活动中心跃然眼前。搬迁点越建越漂亮,越来越和谐,大家安居又乐业。

为让全乡环境更美,产业更兴,塔加乡因地制宜、因时发展相关产业,将传统村落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周四清扫日”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同时鼓励村民自发改善居住环境,利用义务植树等契机,在门前屋后闲置地种植花草树木,美化居住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在“党建+”的引领下,全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生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让全乡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全乡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