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张维福:躬身一线“驻”力振兴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2月01日    

图为张维福(右二)和村“两委”成员交流工作

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执着坚守……他,就是省气象局驻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塔一村“第一书记”张维福。

2023年1月份,从省气象局派驻到塔一村的“第一书记”张维福,开始行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之路上,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一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他用实干为塔一村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完全没有基层经历,这次选择来当“第一书记”, 确实是想到基层磨练自己的心智,真正替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张维福笑着说。

“他总是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比较‘文秀’,说话温柔,但干事是真的实在。”这是村里老百姓对张维福的评价。

为尽快转变角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张维福便和工作队队员们逐一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日常走访中,张维福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但他也没有因此而懈怠,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做到了熟悉群众、了解群众。村民们也慢慢认可了这位藏族村落里的“回族书记”。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中。”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于是,他以乡村振兴统揽党建工作全局,与村“两委”成员全面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张维福是个肯爱钻研的人。他借鉴其他乡镇优秀经验做法,前往兄弟乡镇观摩学习,征求意见,选购商品、布置超市,他亲力亲为,开设了全乡第一家党建积分超市,积极探索“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模式,打造“党建+积分超市”,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让积分不仅成为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计量表”,还成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助推器”。

乡村振兴,既要为乡村谋发展,更要为村民谋幸福。听到原单位要举办夏令营活动时,张维福积极协调,为塔一村的3名学生争取名额,参加“体验气象日常,探寻气象奥秘”的青少年气象研学实践活动之旅,亲自开车将3名学生送往西宁,安排饮食住宿,度过了圆满的研学之旅,3名学生也因此第一次认识了气象,认识了外面的世界,种下了自己的理想之苗。

他的驻村工作日志上写满了关于塔一村的点点滴滴,手机里装满了塔一村村民的酸甜苦辣。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张维福在驻村工作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着村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主动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帮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张维福总是能关注到村民眼前的困难,将帮扶落在实处。春耕备播期间,他筹措资金向塔一村94户农户,每户发放50公斤籽种和一袋油菜种子及农药,价值共计3万余元,通过购买优质粮种,调动村民种粮积极性,帮助村民稳产增收。为了能让村民温暖过冬,他给塔一村村民每户购买了300公斤煤炭,通过解难题、办实事,切实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春季义务植树期间,张维福更是积极协调购买苗木,动员群众在自家房前屋后以及村庄空旷地栽种丁香、云杉等,共计1000余株。这不仅增强了村里党员群众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美化了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绿色动力”。

“我们村的驻村工作队真的很给力,村民有什么困难,他就会及时帮助我们,为我们谋取了很多福利,隔壁村的村民可羡慕我们了。”塔一村党支部书记多杰才旦说道。

2023年年底,张维福驻村满一年。一场地震,为他的驻村工作带来了考验。自2023年12月18日起,他一直奔波在核查灾情、分发物资、排查隐患的道路上,在他的宣传讲解下,塔一村受灾的农户均按政策进行了帐篷安置,他带领村“两委”积极服从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高效有序地完成了乡上安排的各项工作。

“当时我和村民们一起完成了救灾物资的搬运分发工作,虽然满头大汗、全身酸痛,但是听到免费领取到救灾物资村民从内心深处说出的‘谢谢’后,灰头土脸的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回忆起地震那几天的劳苦,张维福笑得合不拢嘴。

“驻村生活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撰写我与塔一村的故事,做一个有担当的平凡人。”张维福表示,他还将在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扎实做好驻村工作。

从一名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在塔一村这片深情的土地上,张维福俯下身子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在为民服务上持续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坚守奉献诠释着使命担当,用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路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