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农村当热土,把汗水挥洒在驻村事业上,以满腔热情、务实的举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辛勤付出助力乡村振兴,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甘都街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广华就是其中之一。
“各位同事,首先一定要保证村内弱势群体的安全,‘一对一’‘多对一’扎实开展房屋安全排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陈广华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在微信工作群里安排着工作。面对着“连轴转”的陈广华,同事和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2023年7月,陈广华从国家统计局玉树藏族自治州调查队来到了甘都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虽然驻村只有半年时间,但是陈广华对甘都街村的人和事都了如指掌。
甘都街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子。驻村以来,陈广华践行着自己“只要干了,就要为乡亲留下点什么”的初心,广泛开展村情调研,与村“两委”干部同心协力谋划发展思路,围绕“强组织、办实事、优治理、促振兴”等发展目标,切实做到驻身驻心、真帮真扶,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为了提高村民对我的信任度和配合度,我根据村民昼忙夜闲、秋忙冬闲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户晚上在家的时间,开展入户走访工作,脚下的泥土多了,与村民走得更近了。”陈广华说道。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陈广华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干事合力,有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稳步发展。他不断探索整合阵地资源,指导规范村党支部“三化”建设,按照甘都镇党委规定的时间节点召开“三会一课”,规范组织生活纪律,激发党组织活力。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甘都街村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老党员无法参加集体学习的问题,陈广华根据甘都街村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每周定期到老党员家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他还注重发挥好老党员“传家宝”作用,主动邀请老党员传经送宝,讲述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变简单“漫灌”为“身临其境”,让老党员持续发挥余热。
“陈书记的到来,让村里大变样了,我们这些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甘都街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胜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大娘你和邻居的矛盾解决了吗?”“家里的孩子学习有进步吗?”“叔,身体好些了吗?”驻村以来,陈广华时刻把村民的大小事放在心上,关怀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甘都街村的村民纷纷坦言,陈书记驻村后,他们就像是多了一位亲人。
“驻村‘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秘诀时,陈广华笑着说。
陈广华和驻村工作队员聚焦平安建设、民生保障、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主题教育,努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驻村以来,累计解决村内矛盾纠纷3起、组织党员干部到村内残疾户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次25人次;慰问脱贫户15户,帮扶金达4000元;帮助脱贫户、一般户申请临时救助40人次。
为了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陈广华和村“两委”深入调研本村人居环境原貌,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使全村群众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拉清单、建台账,并带头整治各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作用,通过购买垃圾桶、安排专人,每周收集清理垃圾等措施,让甘都街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还是党的政策好,现在村里的环境就像公园一样,生活别提多美了。”甘都街村一位村民笑着说道。
采访中,陈广华告诉记者,走访的乡亲越多,对他们的情况就摸得越透,路程走得越远,与乡亲的距离就越近。
经常性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已经成为陈广华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只要群众有需要,陈广华必有所应。
陈广华是一名退役军人,但他仍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一双布鞋、一个公文包、一个驻村工作日志本、一颗爱民心……驻村以来,陈广华用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用一件件走心实事,一个个暖心故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注入了力量。
“驻村就要‘驻’进百姓心里,只有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每一项工作都放在心上,才能让工作有温度,村民才会感到幸福。”陈广华坚定地表示,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将始终以饱满的斗志和激情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以自己的实干和担当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