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喝的是山泉水,水质好,而且比起之前的水甘甜多了……”12月20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初二村村民马海三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说起用水变化,马海三打开了“话匣子”。
就在两个月前,初一村、初二村村民还在望着水龙头却无水可用,十分“堵心”。由于初一村、初二村饮用的水是同一水源,随着水源日渐枯竭,加上两村周边没有发现新的水源地,水渠水量日益减少,无法满足两村336户常住村民的日常用水需求。早日用上放心水、安心水成了两村村民翘首以盼的大事。
为切实解决村民饮水短板问题,初麻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查,积极与县水利部门、村“两委”协商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保健设工作走深见效。经过反复论证人饮工程的可行性计划,统筹全乡各村地理位置,在主管连接、管线走向等具体项目上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终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列支70万元,制定了初一村、初二村、扎西庄村人饮工程建设方案。基于初一村、初二村与扎西庄村邻近,经过科学规划,决定从扎西庄村的老水源处挖管道接入初一村、初二村,以解决初一村、初二村人饮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在了解到与扎西庄村邻近的公保吾具村有新的闲置水源地,初麻乡党委、政府便安排人员从公保吾具村重新开辟了一条新的水源用于乡政府、乡中心学校、乡卫生院以及扎西庄村89户365人的生活、生产用水。
“此次人饮工程涉及撒拉族、藏族等多个民族村之间的沟通协调,乡党委、政府聚焦民生改善,找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完善民族乡村支持政策,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民族乡村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答好‘民生卷’。”初麻乡政府乡长金海强说。
近年来,初麻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为抓手,及时对接县水利部门,定期对乡属各蓄水池、饮水管道进行维修维护。目前,全乡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水质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