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颜值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2月05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社会文明和谐。

今年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通过全面推动“三清三改”专项整治,加速推进“丁香巴燕”美丽乡村建设,多层次、多维度展现“美、净、绿”的美丽乡村。

“乡村小道干净了,我们老百姓住着也舒心。”为破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进一步巩固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治理成效,连日来,巴燕镇动员镇村两级干部、丁香物业保洁员积极行动,持续推进巴燕辖区人居环境卫生大整治。

走进尕西沟村,记者看到,村内的保洁员正在热火朝天地对杂草堆、落叶以及玉米秸秆等进行全面清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则带头整理家中卧室、厨房、厕所,打扫庭院,统一摆放和整理院中闲置物品。经过打扫,大街小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没有了,村民家内也变得干净整洁。

巴燕镇党委书记汪伟介绍,连日来,巴燕镇全力动员镇村两级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党员、丁香物业保洁员等群体,以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村内村外为重点区域,对乱堆乱放、枯枝烂叶、杂草杂物、生活垃圾及河道沟渠等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彻底清理整治。

经过整治提升,巴燕镇的“里子”“面子”均有了很大提升。巴燕镇的“颜值”提升是我市做实做深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国家、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系统谋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河湟大地上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幸福工程、民生事业。今年,我市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从“一时美”向“长期美”转变。据悉,目前我市1587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占比达19%;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厕13.8万座,修建农村公厕1119座,农户卫生厕所和公厕普及率分别达到49.4%、75.5%。

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市探索创新出各具特色的模式。乐都区以“三河五线一中心”为重点,全方位推进整治工作;平安区以“平安经验”为路径,实现全域推进;互助土族自治县以整治、考评、验收为手段,确保有序有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示范乡镇、示范村为标杆,达到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效果;化隆县探索了“一乡一案”模式,促进创新推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实行“月督导月通报”机制,确保了长效管理。

不仅如此,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强化“十个结合”,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乡村建设“三清三改”相结合,与乡风文明行动相结合,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与河湖长制相结合,与“大棚房”和违法用地清理整治相结合,与国土绿化相结合,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结合,成为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大亮点。

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我市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已覆盖全部项目村庄和农村居民定居点,并实施生活污水污染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301个,服务人口达30.19万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8.97%,敷设管网达1462公里,建设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4座,项目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