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从李家昂到山卡拉,他撒下一路动人故事——走进乡村看振兴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0月16日    

图为邓赟(右二)在李家昂村调查测算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

图为邓赟给李家昂村贫困户送去过年的新衣服。

□本报记者 李永兰 摄影报道

从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李家昂村到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山卡拉村,行车距离100多公里,如果驾驶技术过硬,穿山路、过高速,2个小时就能抵达。但邓赟从李家昂到山卡拉村,却用了5年的时间。这5年,他在两村间撒下了一路动人的故事。

初到李家昂村

2018年3月16日,当时正在省教育厅带领海东市六县区教育局财务人员开展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工作的邓赟接到一个不寻常的电话。

电话是海东市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打来的:“邓主任,您被局党组确定为乐都区达拉乡李家昂村的新任‘第一书记’了,请您赶紧交接一下手头上的工作,于3月20日之前去乐都区委组织部报到。”

接完电话,邓赟当时就懵了,虽然他在农村担任过8年的乡村教师,但没有真正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历。

当时的邓赟也想过去找局领导借口推辞,但是转念一想,既然组织上安排去担任“第一书记”,就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于是他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脱贫攻坚的征程。

三月的李家昂村,寒气逼人,风如刀割。初次站在海拔2900多米的李家昂村,邓赟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还好有村里老百姓的热情欢迎、有前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张生辉的耐心指导,他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李家昂村位于达拉乡西北部,距离乐都城区34公里、乡政府4.5公里,平均海拔2900米,最北面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接壤。全村地处纯脑山地区,辖3个社,户籍人口97户366人,常住人口64户2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114人。地理、气候、自然条件恶劣,耕地为山坡耕地,土层薄、耕地质量差,人多地少,靠天吃饭。全村有耕地91.9公顷,林地300公顷,草山1026.7公顷,可用耕地均属于低产田土,无水浇地,主产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经济发展及村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邓赟立马行动起来。每个星期一从乡政府开完会回到村里,邓赟带领工作队员就开始了一周的工作,整理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走家串户、召开会议、排查纠纷、整治环境、了解情况……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李家昂村一干就是三年零四个月。

在三年时间里,邓赟每次来村里的路上,总会碰到拦车的乡亲,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小的,他都会停下来捎上他们,慢慢地,就连附近村庄的老百姓都知道李家昂村来了个邓书记。

三年多来,邓赟转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里更别说了,村里的农户他能从村头一个不落地说到村尾。

三年多的时间里,邓赟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也与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谁家有人生病了、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的房子被水淹了……大家都会来找邓赟帮忙。

村民李生科的儿子2016年不幸患上肝癌,家里还有三个小孙子,邓赟隔三岔五就去他家,医疗费报销的怎么样?小孙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去关照一下,同时给乡政府打报告,给李生科安排护林员岗位,增加家里的收入。

但不幸的是,李生科的儿子于2019年6月份去世了,邓赟随即跟乡上协调,给他的三个孙子申请了孤儿抚恤金。

祁文海、鲁小林夫妇两个人都是残疾人,邓赟就和村干部商量给他们安排公益性岗位,他家的大女儿没有考上高中,要去外面打工,邓赟就去他家苦口婆心地劝他女儿一定要读书,并联系到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朋友,帮她报了名,并且帮她申请了助学金,毕业以后就有单位聘用她去上班。

自打邓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身边的朋友也纷纷支持他的工作。他的好朋友李鸿光,通过自己多年的打拼,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拿出8000元资助了李家昂村的4名贫困大学生。

宋仁琳是邓赟的发小,是一家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当得知村里还有几户家庭由于长期疾病、天灾人祸、身体残疾等原因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时,决定拿出1.2万元资助这些家庭;高中同学赵文婷开了一家手机销售店,在铺面升级改造时,将六组玻璃橱柜捐赠给了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像这样的事情,三年来发生了很多很多。

小村大变样

刚到李家昂村时,邓赟刚过不惑之年,在李家昂村三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老了很多。但村里的变化却与之相反,三年间变得更加“青春亮丽”。

从2015年年底到全面取得脱贫攻坚胜利期间,在海东市教育局的大力帮扶下,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努力工作下,李家昂村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脱贫攻坚任务。

几年来,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村中现场办公,解决“户脱贫、村退出”过程中遇到的短板问题。市教育局干部职工人数少,工作量大,但是结对帮扶的干部无论多忙也会按照每季度走访贫困户最少一次的要求开展帮扶工作,村里的贫困户经常动情地说,这些来帮扶的干部比自己的儿女都要孝顺。

据不完全统计,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帮扶干部为贫困户送去各类物资价值达14.5万余元。

也正是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帮扶单位的依靠,李家昂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光伏脱贫项目在寿乐镇昂么村实施,2019年并网发电,到邓赟离开李家昂时,村集体已经有了22万元的收益。

要脱贫,对老百姓的技能培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邓赟经常跑到乡政府和区就业部门联系技能培训项目,2016年至2020年,李家昂村累计培训烹饪、电焊、机械驾驶等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9人,并取得结业证书,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参训率达到了95%以上。

为了更好地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邓赟一趟又一趟地找单位领导申请帮扶资金,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2017年至2019年,海东市教育局党组结合村实际,每年拿出3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当归种植业及土鸡养殖业。2020年,根据驻村工作队的建议,市教育局又拨付1万元资金,加上往年的结余资金和驻村工作经费共3万余元,用于村文化活动室的电子屏、脱贫攻坚掠影文化墙等建设。

到了每年收获的季节,邓赟就会和单位联系,通过对口援青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采购、帮扶责任人采购等形式,采购村里的马铃薯、土鸡、菜籽油、牛羊等农副产品,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增加他们的收入。

有天晚上,贫困户拉冬果的妻子央央给邓赟打电话说:“邓书记,我自己在家酿了30多斤酩馏酒,您能不能帮我推销一下啊?”接完电话,邓赟马上联系同事和朋友们,她的酩馏酒隔天就全都预售完了。

经过精准扶贫和两任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李家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5年至2021年,李家昂村分别实施了美丽乡村、厕所革命、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戏台、太阳能路灯、幼儿园建设、旅游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一系列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日新月异。2019年年底,李家昂村如期完成了“村退出、户脱贫”的所有目标。

如今,李家昂村的水、电、路、网、太阳能路灯、电子监控、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健全并运转良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项事务都有条不紊,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壮大。邓赟的工作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乡、区优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21年,他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转战山卡拉

2021年7月底,邓赟光荣地卸任“第一书记”的头衔,乡村振兴的大幕也徐徐拉开。

组织上要重新选派驻村工作队,邓赟第一个向局领导申请继续担任李家昂村的“第一书记”。然而,市教育局的帮扶村被调整到化隆县昂思多镇山卡拉村,他却毅然决定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在离开李家昂村的那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全村的老百姓都冒着大雨送驻村工作队,乡亲们都眼含泪水,邓赟和张生辉也不禁流下了热泪,离开倾注三年多心血的山村。

邓赟吞声迎泪,但他不得不转身背起行囊奔赴下一个“故乡”。

来到山卡拉村,邓赟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村子距离镇政府6公里,全村以汉族为主,与藏族、土族杂居,整个村由一条沟和两面山坡构成,虽然平均海拔也是2900米,但属于浅山地区。

村主干道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行不方便;村级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沙化严重;村级党员活动室屋顶漏水,导致室内墙皮脱落;水源地年久失修,影响村民正常用水和水质;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步较难,缺乏致富带头人;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到山卡拉村后,邓赟在山卡拉村党支部书记李海林的帮助下,将村内还未解决的困难事熟记在心。

李海林经常调侃邓赟,说邓赟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也是个有“强迫症”的人。

正因为邓赟的“强迫症”,让他在接下来的驻村时间里,几乎把所有时间投入到“看不惯”的事情上。

提起邓赟驻村两年多时间所做的事,李海林如数家珍:帮扶单位海东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一联双帮活动,两年来对山卡拉村党支部和6户家庭困难群众的帮扶资金和慰问物资达2万余元;驻村工作队用工作经费为村里51户群众缴纳农房保险;购买纪念品慰问村中妇女并表彰“好婆婆”“好媳妇”;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文艺宣讲队到村里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并为大家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给村里购买丁香树苗350棵、榆叶梅树苗100棵,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在村道两旁、百姓院落周围进行春季植树活动,美化绿化村庄人居环境;号召村民为邻村因火灾受灾村民捐款2180元;帮助脱贫户曹四成申请产业扶持资金1.25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出资4800元为村党员活动室安装电子显示屏;积极争取水泥、沙子等物资修建排水涵洞桥2处,投资约2万余元,解决了村级道路夏季淤泥和冬季结冰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积极联系省地震局和市地震局向德加中心学校和山卡拉村捐赠图书、学习用具及宣传品等价值近8千余元;从市农业农村局争取价值1600余元的油菜种子……

提起邓赟,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驻村以来,邓赟已经成为山卡拉村的一员,村民们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哪里有难题,哪家有难处,他都一件件想方设法解决,成为村民们爱戴的邓书记。

李海林也说,两年多来,早已记不清邓书记为老百姓办了多少件好事,只要老百姓找他,不管是医疗保险、孩子上学,还是老百姓需要的农药、化肥,只要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他都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

未来,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还很漫长,今年邓赟又继续留任了下来,有他在,山卡拉村乡村振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