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翱翔在蓝天,您是蓝天的福祉,没有您,偌大的蓝天是一片空也;好男儿一心为民,您是百姓的福祉,没有您,村民的内心是一片空地……”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昂思多镇尕什加村的文化广场上,这是藏族大爷完么才旦和大家伙一起唱给在洪灾中挺身而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林的一首歌。
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让大家伙对这位书记抱有如此强烈地感激之情呢?
据刘生林回忆,8月9日下午6时许,尕什加村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云彩快要压过头顶,让人感觉呼吸都有点困难。不一会儿,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风雨交加,如豆儿大的冰雹倾泻而下,人们都钻进屋子里面透过窗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雨情,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吓得小孩子们紧紧抓住大人的手不断地哭泣,村民们都期盼着雨水快点停下来,但是事与愿违,雨下得越来越大……
暴雨持续了近半小时,就慢慢收敛了近乎疯狂的“报复”,也变得温柔了起来,人们在惊恐中回过神来,才发现“尕什加村村民微信群”里早已炸开了锅,村民院子里进水的、危墙倒塌的、房屋墙壁开裂的各种小视频不断涌出,“乡亲们,人员和家畜有没有受到伤害,有的话赶紧在群里报告,我们马上赶到,请大家不要紧张”,当时刘生林一边急切地了解最新灾情,一边安抚群众情绪。
随着雨情逐渐减弱,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村文化广场附近,顿时,大家傻眼了,如决堤的洪水漫过广场,并夹带着筐蒌大小的巨石从台阶处倾泻而下,那声音如狼似虎般咆哮着,吓得人们不敢靠近,纷纷往后撤退。瞬间,村文化广场西南侧的石墙及地基不断坍塌,护栏东倒西歪,几棵白杨树先后应声倒下,两处涵洞因暴涨的洪水及夹带的滚石被一一摧毁,前两年刚打的柏油路面如萝卜剥皮一样,不断形成“牛皮癣”或者被挤压成“小山包”,致使村内道路两处中断,多处车辆无法通行,部分农田被淹没,广场、道路和个别农户家门口有足足一尺厚的淤泥,穿着雨靴踩上去很难将另一只脚拔出来……
虽然雨水已经稍微消停了,但细心的完么才旦发现一个身影在风雨中特别显眼——是刘生林。回忆当时的情况,完么才旦说道:“刘书记一只手里提着自己刚刚脱下的一双布鞋,光着脚丫子在淤泥中来回忙碌着,还扯开嗓门忙着打电话,‘加把油,保护好老百姓,不要让村民们靠近文化广场水灾中心现场,以免引发不测。’”
据完么才旦回忆,当时的刘生林已经完全变成了“落汤鸡”,全身上下全是泥巴,被雨水打湿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勾勒出他那消瘦的线条,平日里时常挂着笑脸的一副黑瘦面孔表情凝重,没有一丝笑意。
雨水顺着刘生林的脸颊不断往下滴落,由于当时暴雨来的太突然,在家里忙活的他害怕贻误抗洪救灾最佳时机而来不及换雨靴、雨衣就跑出家门忙碌到现在了。
当即,闻讯后的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在现场靠前指挥,全面部署抗洪救灾工作,及时调度机械和人员,连夜抢修抢建,当晚中断的道路已经恢复畅通,并安排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农户,认真查看并登记灾情,将全村所有农户房屋、道路和农作物受灾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核查核实并上报。
作为“主心骨”,在后面的几天里,刘生林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餐”,虽然无人员受伤,道路也通了,村民情绪也平稳了,但是面对“满目疮痍”的村容村貌,以及老百姓期待的目光,他如坐针毡,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带领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并动员部分党员群众,一起清除广场、道路和射箭场上的淤泥、滚石、倒木、杂物,以及河道、涵洞内的石头,并进行垃圾清运和环境卫生大扫除……每天干到日落西山,到傍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第二天又继续开始劳作。
黑暗的极致必是光明。在刘生林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用八天的辛勤劳动,让尕什加村焕发了往日的生机,日出时刻射箭场上又能听到箭手们的喝彩声。
回忆依旧惊心动魄,而如今的宁静幸福又是那么难能可贵。一名党员就是一名先锋,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在面对严峻的突发自然灾害时,刘生林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日夜奋战,尽心尽力,积极组织并带头参加抢险救灾,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名老支书时刻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