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永兰)今年以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小养殖、小加工、小作坊、小农家乐、小买卖”为主的“五小”庭院经济项目,鼓励引导群众利用庭院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村“方寸闲地”增收又增绿。
化隆县群科镇群科村村民马福海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村内杏花园的优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庭院空间,在自家院内做起了特色餐饮。推开农家小院的大门,只见满园的柴牡丹掩映着古色古香的老屋,一缕缕泥土的清香夹杂着蔬菜的芬芳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在自己家里挣钱多幸福啊,而且现在天气又好,这几天来吃饭的游客还是很多。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马福海告诉记者,他的农家院原来是家里的老房子,看到这两年家乡变化很大,于是回到家乡把自家院落进行改造,做起了餐饮。现在马福海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人,生活越来越有干劲了。
近年来,化隆县鼓励农户改造自家农院,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菜种花种果,打造高端农家乐20余家,通过“以奖代补”,引导村民开设小吃摊、小菜摊。实施塔加乡易地避灾搬迁村特色产品展销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289户1502名搬迁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开设摊位、销售当地农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
化隆县投资2500万元实施庭院经济(养殖)项目,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程序,将411户监测户、脱贫不稳定户及低收入家庭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家庭养殖规模,加强技术指导,全县200余名养殖户参加庭院经济养殖技术培训,同时,发展庭院经济“小加工”“小作坊”,支持有条件的村利用闲置庄廓建立小工厂,发展面粉、牛羊肉、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先后投资实施雄先乡银器加工产业、非遗文化产业工坊、村集体经济粮油加工坊建设等项目,积极发展银器铸造、青绣加工、唐卡制作等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