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现代高原农业示范园的蔬菜大棚,连片的绿意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株的清香,果实饱满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翠绿的辣椒,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这已是温室大棚长出的第二茬蔬菜,由于巧打时间差,让蔬菜抢‘鲜’上市,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户刘文兵告诉记者,还有一个提高收益的秘诀,那便是新品种的引进。在县农科局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他试种成功了黄色番茄等多种优良品种。“今年种植的黄色西红柿,其特点是比现在市场上见的西红柿口感更沙一点,甜度更大,当地老百姓非常喜欢这种口感,去年试种成功后今年在6、7个大棚里种植了,经济效益非常高。”
设施农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加速鼓起了越来越多种植户的“钱袋子”。近年来,化隆县将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加快果蔬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大蔬菜技术推广,进一步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夯实基础。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设施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化隆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蔬菜中心主任马如军介绍,今年在甘都镇水车村引进了西红柿、辣椒等作物的新品种,每幢大棚的效益在1.3万元至1.5万元左右,在去年的基础上(每幢大棚)的收入增加了1000到2000元,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
据了解,截至目前,化隆县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大棚204栋,占地170.1亩,直接经济效益122.4万元,蔬菜种植总面积2.38万亩,产量4.69万吨,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腾飞,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伍悦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