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五个十万亩”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
|
|
金秋九月,当翻过青沙山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路过扎巴镇时,很多人都被眼前秋收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的青稞一片金黄,和开始染色的丛林相映成趣。这沉甸甸的果实就是化隆县打造“五个十万亩”的成果之一。今年以来,化隆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农业生态资源,紧盯粮食安全责任目标,聚焦聚力推动稳产保供、产业增效等重点工作,结合乡村振兴“八大行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打造小麦、青稞、薯豆、油菜、果蔬“五个十万亩”种植基地,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产业结构,全年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7.95万亩,共打造油菜、马铃薯、小麦、青稞等种植示范点43个,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的青稞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扎巴、昂思多、二塘、巴燕等14个乡镇,共推广种植青稞10万亩,青稞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8%。”化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稞推广品种主要为昆仑14号、昆仑15号、肚里黄、柴青1号等,青稞年均亩产量为200公斤至250公斤,年总产量可达2250万公斤,年产值达8100万元。“在进一步扩大特色青稞种植的同时,化隆县还努力打造集中连片的青稞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共建立青稞示范种植基地8个,其中千亩以上的3个,500亩以上的2个,200亩以上的3个。”该负责人说。为全力保障“五个十万亩”种植基地落地见效,今年初,化隆县制定印发了《化隆县2022年度种植业指导性计划》,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种植业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农资供应及技术跟踪服务,完成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7.3万亩,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栽培技术5.5万亩,供应农膜39万公斤,供应商品有机肥8325吨、有机叶面肥15.2吨、生物农药13.98吨,完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110次,并举办农牧民技术骨干培训班22期83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余份,现场教学45次,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6个,回收农田残膜31.5万公斤,完成17个乡镇农作物灾害调查统计和防灾减灾工作。同时,依托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项目、油菜产业发展项目、产粮大县补助、县级财政配套等投入资金514万元,共供应各类农作物良种77.823万公斤,为粮油生产增产增效奠定了基础。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共完成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396.2万元,涉及农户数36463户,补贴面积33.463万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下达资金4600万元,涉及44379户,已发放资金4045.2239万元,补贴面积40.452万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总计1006.27万元,涉及44730户;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0万元,目前已完成补贴116.008万元,均通过“一卡通”形式直补到户,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方面,全县新增流转土地面积达到1.2万亩,完成农业托管服务8.8万亩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