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化政办
化政办〔2021〕36号关于转发化隆县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评估专项报告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21年03月08日    

化政202136

 

 

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化隆县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评估专项报告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现将化隆县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评估专项报告转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传达学习和研究认领,结合分析报告,特别是防范措施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补齐消防消防工作短板,并每季度向消防救援大队上报责任落实情况,全力抓好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工作

 

                                             2020年3月4日

 

化隆县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评估专题报告

 

为切实做好化隆县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筑牢农村消防安全屏障,防止因火灾致贫返贫,消防救援大队按照《关于加强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县农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现结合工作实际,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牧)村火灾形势分析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东地区南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共有回、汉、藏、撒拉等12个民族。全县共有6镇ll乡2个管委会362个行政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农牧结合县,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大部分农村远离城镇,且人口数量众多,农村消防工作水平的高低,我县农村地区消防工作还非常薄弱。

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化隆县共发生火灾209起,其中农(牧)村火灾共161起,占全县出警起数的77.03%,从起火场所来看:农牧村住宅火灾96起,农村麦草堆垛、杂草火灾65起,共造成财产损失约152.1万元,占总财产损失的45.70%;从火灾原因方面分析,造成农(牧)村火灾的原因主要为:电气线路故障33起,占总起数的20.49%,生活用户不慎31起,占总起数的19.25%,小孩玩火42起,占总起数的26.09%,遗留火种55起,占总起数的34.16%。根据数据显示全县农(牧)村火灾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形势不容乐观。

二、全县农村火灾消防基础设施情况

(一)消防车道情况2020年全县消防车道治理工作中,全县6镇11乡362个行政村消防车通道部分能符合要求,但仍存在部分偏远行政村路况较差,车辆行驶困难,进入村落后,道路规划较差;进入村庄后再需车辆到达具体村户时,大部分部位由于村民房屋建设缺乏规划造成车辆拐弯半径不足和道路宽度及高度受限,影响车辆行驶甚至无法到达具体现场。

(二)消防水源情况。从市政消火栓建设情况来看,全县362个行政村仅有群科新区周边划入新区甲乙片区道路建设的个别村庄设有市政消火栓,其余村庄均无市政消火栓,部分乡镇没有天然消防水源;从天然水源及消防取水场地建设来看,全县均没有符合消防取水平台建设的专用场地,大部分村庄没有天然水源。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火灾扑救工作,且各乡镇在城镇规划中未能在农村中合理规划消防水源设置。

(三)消防组织情况。全县17个乡镇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组织,但是到行政村这一级就出现342个行政村未建立消防安全组织,约占总数的94.47%,建立的行政村消防安全组织也多为形同虚设,消防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点上,没有人力、物力去解决面上的问题。有些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健全,乡(镇)、村消防管理薄弱,甚至存在无人抓的现象。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防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

(四)消防装备配备情况。全县362个行政村仅有9个村庄配有简易的消防装备,配备的装备以草原防火装备为主,且数量严重不足,最基础的灭火器材依然是铁锹、扫把。加之部分村落距消防队距离较远,一旦发生火灾无消防水源可取、无消防装备可用,只能依靠锅、碗、瓢、盆舀水救火,无疑是杯水车薪。

(五)农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情况。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用气大量增加,对农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消防教育的途径和机会少,虽然从乡镇统计中全县74%的农民接受过消防教育培训,79%的农民会报告火警,但是从大队日常检查中发现,人员普遍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统计的数据存在水分,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缺乏监护,自防自救能力差,成为容易被火灾伤害的群体。

三、全县农村消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一)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用火不慎就会引发火灾事故,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在农村,生活用火不慎的危险行为很多,例如:冬天使用炭火炉或电烤炉取暖时;睡觉或出门前未熄火断电;吸烟结束后乱扔烟头;停电点蜡烛;将蜡烛直接放在电视机、书桌等可燃物上;冬天农民用柴火烧炕取暖引发火灾等,这些不好的生活用火习惯,随时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易燃物堆积管理不当引发火灾。农家做饭以燃烧秸秆的土灶为主,冬季供暖主要靠烧煤、烧炭、烧柴,储存的木柴秸秆等可燃易燃物多。一般情况下,这些可燃杂物都是随意堆积,由于村民防火意识不强,这些可燃物很容易接触到火源,木柴秸秆等杂物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自燃和阴燃,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三)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电气火灾包括电气线路老化、短路、用电过负荷和接触电阻过大等几个方面。电气线路的使用年限一般为十到十五年,在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安全意识等因素的限制,电气线路年久失修,电线绝缘层老化破裂,或者老鼠等动物破坏,大多数农村线路为明线且未套管,导致发生电气线路短路,产生大量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继而发生火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用电器持有量不断上升,有的家庭安装了耗电量大的空调、冰箱等电器,家用电气的负荷远远超过了当初布线时的负荷,电气过负荷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屡见不鲜。

(四)燃放烟花爆竹不当引发火灾。烟花爆竹品种纷繁复杂,甩炮、拉炮、砸炮等烟花爆竹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或燃烧未熄灭的余烬散落在可燃物上极易发生燃烧爆炸,从而引发火灾事故。由于农村没有实行烟花爆竹禁限令,在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假日期间,或每逢红白喜事时,群众都会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因燃烧烟花爆竹不当也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五)玩火和纵火导致火灾。在农忙季节,孩子无人照看或老人照看不周的现象较多,小孩或精神病人不知道火灾危险性,模仿大人做饭、点打火机、划火柴等危险行为而发生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六)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滞后。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严重滞后。我县农村建筑多为土木、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耐火极限低,且由于规划等相关部门对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广大农村在建设过程中户户紧接、纵横交错,没有足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大部分房屋周围堆满柴草等可燃物,增加了火灾荷载,若遇火源,极易形成火烧连营,危害极大。

(七)乡镇政府和派出所监管责任落实不力。一是部分乡镇政府消防管理主动性不强,未能全面落实消防主体责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失控漏管现象严重,未能打通消防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二是由于警力有限和消防工作机制等原因,目前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甚少、消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不强,督促整改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三是农村消防工作涉及的行业部门、领域较多,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建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导致农村消防工作不深不细,联动不够有力、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

(八)村民消防安全常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生活用火方面,生火做饭时房前屋后堆放的柴草与火源未做好隔离,烹饪时不注意高温火源,油烟道长期不清理;电气线路方面电气线路老化不及时更换;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电气线路高负荷运转。生活生产活动方面,可燃物旁随处燃放烟花爆竹、私自放火烧荒、节日焚香烧纸、乱扔烟头等不注意隐患和火种防范的现象极其普遍,导致火灾频发。同时,农村房屋建筑基本都为共连建筑,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现象,加之,村民自身对各类型初起火灾的自救方法和自身火场疏散逃生知识的匮乏,致使很多小火变成大火,带来比较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

四、防范对策及建议

随着近年来农村一起起触目惊心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农村消防工作敲响了警钟,让人痛心疾首之余,消防救援大队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探索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应对之策。

(一)落实政府领导责任。以新《消防法》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契机,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农村消防新局面。一是加强乡镇级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落实消防监督责任制,强化“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形成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确保各乡镇的消防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发挥行政村基本治理单元作用。依托化隆县委政法委牵头下发的平安创建工程方案,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建设模式,按照要求构建集党建、综治、城管、消防、反邪教等“多网合一”的“全科网络”,将消防具体工作职责纳入化隆县打造的特色安保“七支队伍”中,同时乡镇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村委会成立村民消防互防自治小组,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完善日常消防工作机制,做到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总结、同评比,及时解决消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消防工作水平;三是建立消防责任目标奖惩体系。协助和指导各乡镇制订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增强乡镇一级基层领导干部的消防责任意识,同时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村干部的任期目标,作为政绩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建立农村消防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增强从事农村防火工作干部的积极主动性。

(二)农村基础消防设施建设方面。消防部门积极协调县政府要应用消防工作“融入搭车”模式,推动发改、住建、交通、市政、电力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房改、水改、路改、电改推进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电气防火、防火间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基础条件。针对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消防设施欠帐较多、消防装备严重滞后问题,采取分步实施、逐年完善、补偿旧帐、不欠新帐的办法,逐步改善落后状况。同时,协调政府将“欠账”消火栓纳入年度市政消火栓建设计划,进行补建,在新建、扩建的道路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做到“快补旧账、不欠新帐”。

(三)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一要紧紧围绕农村防火工作的重点,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用有趣的要求,通过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开展送消防影视、消防文艺表演下乡等宣传方式,根植消防安全文化;二要重点抓好对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新生入学和寒暑假及时组织消防宣传教育,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问答、灭火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防火、灭火知识和火场逃生自救能力,真正达到“教育一人,影响一家,带动一片”,使农村防火宣传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在重要时间节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定期深入农村,利用先进典型引导村民,用火灾案例教育群众, 同时加大消防站的开放力度,使更多的农村群众接受消防知识教育,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四要利用广播系统播放消防安全提示,推送消防安全常识、灭火逃生知识,精准提升城乡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能力,推动整个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