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政办〔2020〕5号
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认真做好全县备耕春播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十五届县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经县政府认真谋划研究,今年我县将按照“彰显优势、突出特色、规模经营、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力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保持在54.9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29.21万亩,油料作物22.80万亩,其他作物2.94万亩;粮油产量达到10.4万吨,蔬菜产量达到5.2万吨;各类牲畜存栏达到57.6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37.25万头只,肉、蛋、鱼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1800吨和750吨;流转土地面积累计达到19.5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全县农作物种植结构。一是在川水乡镇着力打造以无公害蔬菜、优质冬小麦、特色杂果、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等优势产品为主的高效农业,种植全膜玉米0.9万亩,年产量达0.7万吨;种植小麦13.01万亩,年产量达3.45万吨;二是在浅山地区着力打造以优质豌豆、全膜马铃薯、特早熟杂交油菜等特色农业为主的综合农业经济带,种植优质豆类3万亩,年产量达0.44万吨;种植全膜马铃薯4.1万亩,年产量达1.78万吨;种植杂交油菜10万亩,年产量达1.43万吨;三是在脑山地区着力打造以油菜、优质青稞等优势作物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带,在扎巴等乡镇种植油菜10万亩,年产量达0.5万吨;在二塘等乡镇种植优质青稞6万亩(其中化肥减量增效2万亩,原良种基地0.6万亩),年产量达到0.9万吨,种植一年生牧草10万亩,年产鲜草25万吨;四是依托项目调结构、促发展,全力实施好今年下达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质量监测等项目,通过各类种植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
做好今年备耕春播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为及早抓好春耕生产,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春播工作
当前正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好疫情防控和备耕春播工作,要把备耕春播当成又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要深入春播生产第一线,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全力做好备耕春播工作。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安全供应
县农业农村、市监、物价等部门深入全县各乡镇,对农药、兽药、化肥以及农畜产品开展专项检查,突出抓好种子市场秩序整顿,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发生,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三、积极筹措备耕资金,保证农民春耕需要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备耕春播生产资金筹措工作,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农民备耕生产资料落实情况,要主动与县农行、农商行等金融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为农民协调解决贷款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在春耕备耕工作中资金短缺的问题,确保今年春耕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大农业技术指导,切实加强科技备耕
根据春耕备耕生产实际,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实施领导包乡镇、技术组包村包片、技术人员蹲点、挂牌上岗开展技术服务等方式,按照“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要求,为农业生产做好技术服务,把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中。落实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大力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五、抓好农机具检修,充分发挥机械化作用
县农业农村局要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狠抓一个“早”字,立足一个“抢”字,突出一个“高”字。利用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抓紧检修农机具,备好、备足易损件。
六、加强气象服务工作,切实做好服务保障
充分利用今年春季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通过县乡联动和部门协作,组织广大农民早播快播,确保按时完成播种。春耕期间,县气象局要加强农业服务工作,做好农业气象的短、中、长期预测预报,超前进行预警预报,最大限度减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根据省市相关部门对土壤墒情、冻土深度及春播期天气趋势综合分析,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春耕生产。
七、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春耕水量供应
县水利局要全面掌握当前水资源储备情况,及时修复各种灌溉设施、水利设施,提升蓄水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现有水资源管理,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各乡镇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防止出现因争水引发矛盾,影响春耕生产和社会稳定的现象。
八、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春耕浓厚氛围
为了使农民群众能及时、全面的了解中央、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对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综合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有效调动农民的春耕生产积极性,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202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