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面经济 > 拉面动态
面香里的竞技与匠心
——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现场速写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7月18日11时,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广场上,蒸腾的面汽裹着各色香料的气息弥漫开来。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的赛场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拉面师傅们围站在操作台前,雪白的面团在手中翻飞如银带,滚烫的汤锅“咕嘟”作响泛着细泡,一场关于拉面的巅峰对决,在这浓郁香气与阵阵喝彩声中拉开了序幕。

在调汤区,河北省唐山市参赛队的韩生祥站在灶台前,手腕轻转间,长柄勺在汤锅里划出利落的弧线。牛骨在汤中翻滚了数小时,表层浮着的琥珀色油脂被精准撇去,露出清亮通透的汤色。

“我们最拿手的,一是拉面功夫硬,二是汤头味道绝。”韩生祥说着,往汤里撒入一把调料,瞬间激起更浓郁的香气,引得旁边几位师傅忍不住转头张望。

不远处,海东市化隆县群科镇参赛队的马阿布都正专注地揉着面团。他手掌按在面团上反复碾压,一下又一下力道均匀,虎口处已泛出细密的白碱痕迹。“这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能跟所有同行学习,太荣幸了。”他笑着说,额角渗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可手里的面团却始终稳稳当当。

拉面基本功的比拼环节,更是看得人眼花缭乱。马阿布都将醒好的面团托在掌心,双手轻轻一抻,面团便如银带般展开,随即双手如穿花般上下翻飞,不过十几秒的工夫,原本粗厚的面团就变成了数百根细如发丝的面条。他手腕轻收,面条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落入旁边的沸水中。

另一边的操作台前,几位师傅各有各的绝活:有人擅长“甩面”,面团在身前身后甩得如流星赶月,带起的面香随动作四下飘散;有人专攻“叠面”,短短几秒就叠出均匀的层次,面条粗细误差不超过毫米,引得评委们频频点头。

随着拉面师傅们的忙碌,成品展示区很快摆满了拉面,汤色清亮,浮着翠绿的蒜苗与鲜红的辣油,红白绿三色相映成趣,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而创新拉面产品的比拼,更是将赛场的热度推向了高潮。湖南省东伊顺清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韩牙古拜端出的“风味小凉面”,刚放在展台上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红油裹着面条泛着光泽,酸香中带着一丝微辣的气息钻进鼻腔,芝麻与花生碎撒在表面,像落了层碎金。这位经营着60多家连锁店的老师傅,擦了擦手笑道:“凉面也要有新吃法,加了湖南本地的剁椒,更对年轻人的胃口。”话音刚落,就有评委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连连点头称赞“够味”。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展台前,三位女将的作品“金丝馆秋·青岚卷雪”刚一亮相,就成了全场焦点。中西面点专业主任王珊珊戴着白色厨师帽,正仔细调整着盘边的装饰花瓣。作为国家级注册裁判员、全国技术能手,她带领团队将南瓜蓉与荞麦面融入拉面,拉出的面条细如龙须。

“这道创新拉面,是以超细拉面的工艺突破为基础,把南瓜、荞麦这些食材跨界融合,再用东方美学的摆盘,让拉面从‘饱腹主食’变成‘感官艺术品’。”王珊珊解释道。

赛场的角落里,马阿布都正趁着休息间隙,向一位老师傅请教调汤的秘诀;韩生祥站在王珊珊团队的展台旁,认真观察面条的粗细;韩牙古拜举着手机,对着“金丝馆秋·青岚卷雪”拍个不停。原本激烈的竞技赛场,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热闹的交流课堂,面香里飘着的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同行间的惺惺相惜。

当最后一份创新拉面被端上评审台,有人揉着发酸的手腕,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意;有人捧着刚领到的评分表,和队友们指着上面的评语热烈讨论;还有人已经开始收拾工具,嘴里盘算着回去要试试今天学到的新技法。

面香渐渐淡了,但赛场里涌动的匠心与热情,却像那锅熬了许久的汤,醇厚得让人难忘——毕竟,对这些拉面师傅来说,比赛的输赢或许重要,但能在这方寸之间,与同行切磋技艺、碰撞灵感,才是最珍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