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青海拉面从青海人闯荡天下的小生意,逐渐成为带动青海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面,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也成为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重要产业。如今,在化隆,涌现出众多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青海拉面追梦人。来自化隆县二塘乡的小伙韩由沙,就是其中一位。
拉出人生第一碗面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只读了小学五年级的韩由沙不知道这句话的深意,但他用行动践行着它。
刚读完小学五年级的韩由沙因生活所迫,开始给运输车司机当学徒,他吃过各种各样的苦,也战胜过长途路上的各种险。十几年的历练练就了他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倔强性格。他在拉萨至西宁的路上长年累月地奔波。每一次出门前他都恋恋不舍,不舍家的温暖,不舍身边的伙伴。
第一代拉面人在祖国四方站稳脚跟,赚得“第一桶金”时,韩由沙的心也活络起来。同样是大山里走出去的农村娃,别人能靠一碗面发家致富,自己为啥不行。
二十岁出头的韩由沙来到山东省,到哥哥的拉面店学技术。韩由沙事无巨细地观察领悟,认真扫地擦桌子,轻声细语与顾客交流,掌握和面时水和面的比例,勤练拉面的技巧,研究炒菜时如何做到色香味俱全。
无数次汗流浃背的和面,无数次笑脸相迎的服务,无数次拉面抻面的练习后,韩由沙夫妻俩人的店终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官庄社区开张了。
干净温馨的环境,周到的服务,高超的手艺,虽然店面不大只有两三张桌子,但很快有了固定的客源。
从最初只有两三张桌子的夫妻店到现在上下三层楼的大餐厅,韩由沙付出了五六年的时间。他记不清多少次起早贪黑地准备食材,记不清清洗了多少摞油腻的碗碟,也记不清得到多少人的赞誉,更记不清有多少次累得不想吃饭,但他终于有了一门不错的手艺。
扛起反哺担当
忙于拉面生意,韩由沙对老家的父母疏于照顾,他总是心怀愧疚。在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后,韩由沙第一时间回家照料。望着病床上虚弱的母亲,韩由沙感觉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
母亲住院看病和回家休息的时候,韩由沙顾不上天气的变化,忙着抢收地里的庄稼。挖洋芋、榨油、晒麦子,韩由沙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干活。母亲望着堆积在家里的粮食袋子,藏在窖里的洋芋,担心的事没有了,病情也一天天好转。
清瘦的韩由沙站在同村人中时根本看不出他的与众不同。亲朋好友、村社邻居对这位朴实、憨厚的汉子却有同样的评价:“这尕娃不错!”
看到村里的硬化路两边凹陷下去,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剐蹭,存在安全隐患。他就拿铁锹去填平凹陷的地方,道路加宽了,既美观也安全。
“平时都在外面打拼,难得回家。这次回来了就为家里多干点活,也帮帮邻居,操心点村上的事情。我终究是村里的一份子。”韩由沙说。
热汤面温暖防疫岗
2022年4月5日,《齐鲁晚报》发了题为《一碗热拉面,两位暖心人》的报道。
这篇报道写的就是韩由沙夫妻俩。疫情期间,韩由沙面馆所在地兖州地方政府下达了餐饮单位暂停堂食的通知,韩由沙服从当地政府的管理,暂停营业。
当他看到高速路口上落实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交警、路政等3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吃冰冷的盒饭时,就想利用自己开拉面店的优势做点实事。在得到相关部门的应允后,带着家伙什儿和物资,直接去了高速防疫点。
在兖州高速路出口处的疫情防控点,准备好食材后临时搭建起灶台,夫妇俩默契配合,揉面、拉面、生火、下锅、装碗、调味一气呵成。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拉面出锅了,免费为现场的工作人员和过路司机送上一碗碗暖心又暖身的拉面。
“我想过在自己的拉面店做好饭后送到高速路口,但怕在路途中耽误时间,拉面在滚烫的拉面汤里坨了,别人吃不到正宗的拉面不说,不小心还会毁了大家辛辛苦苦维护起来的‘汤清、面筋道、味香’的拉面品牌。”韩由沙一脸害羞地说。
于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带着韩由沙质朴的情感,给疫情防控人员带去温暖。
疫情防控人员不辞辛苦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那我就守护医护人员的胃。他这样想着,也这么践行着。
……
未来的路还很长,韩由沙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他会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美好,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为化隆拉面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