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有11 万人1.8万家拉面店遍及全国、2023年产值达135亿元、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记者获悉,经过近40年培育和发展,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闯出了“群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近年来,为推动拉面产业发展,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为拉面产业健康发展带来重大政策机遇,更为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力,并且化隆县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在拉面店集中的城市设立了46个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目前,在职干部36名(其中2名干部抽调至乡镇驻村)。
“化隆牛肉面”又称“化隆拉面”,是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回族名厨创造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制作工艺为和、揉、抻、拉四道工序,经反复对折抻拉形成大宽、中宽、二宽、韭叶子、二柱子、二细、三细、毛细、荞麦棱、空心等10余种面条品种,创立“西北楼”“阿旦木”“本穆”“青谱”等拉面品牌,并在政府指导下创建培育了“化隆牛肉面”品牌。
目前,化隆县拉面人创建的自主品牌达130多个,每个自主品牌都以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转移就业、保护生态、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化隆县拉面店年总收入户均2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部分带头经营的已上规模的餐饮企业年收入70万元至100万元。拉面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0%增加到现在的55%,部分从事“拉面经济”的群众也逐步成长为“致富带头人”;拉面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子女教育,经营人员的素质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从而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另经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化隆籍义务教育阶段在外借读的有1.1万多人,近年来,在外就读、返乡高考的每年稳定在200多人,其本科上线率高于化隆全县3至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