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面经济 > 拉面动态
化隆谢家滩有个“拉面村”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6月03日    

全村62%的人家都在开拉面店,114家拉面店遍布全国11个省市区,一年的收入达到2600万元以上……在化隆回族自治县谢家滩乡,窑隆村无疑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拉面村”。

2000年,窑隆村村民马进海来到老乡在江苏省苏州市开的拉面店当跑堂,一年后,他不仅学会了拉拉面的手艺,还在当地开起了自己的拉面店,成为窑隆村第一位拉面店老板。随着快餐市场的快速发展,拉面产业逐渐成为热门的投资领域。近年来,窑隆村村民抓住商机,亲帮亲、邻帮邻,先在拉面店当跑堂、后开拉面店当老板,越来越多的人外出从事拉面产业,村里经济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红火,依托拉面走出了一条致富发展之路。

目前,全村有96户在从事拉面产业,占全村户数的62%,拉面店遍布山东、内蒙古、江苏、广东、湖北、安徽、四川、辽宁、海南、天津、上海11个省市区,从业人数有376人,其中25户脱贫户中的16户在经营拉面店,从业人员有39人。2023年,窑隆村拉面产业年收入在260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约6万元,拉面产业已成为村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

拉面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成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窑隆村党支部以发展拉面产业为契机,进一步抓牢基层党建、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给窑隆村带来了大变化。

通过积极挖掘返乡创业人才,发展壮大党支部队伍,优化党组织结构,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增强党员思想理论武装,落实各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促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治引领作用。

受拉面产业的影响,窑隆村产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了种植养殖业,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拉面产业、建筑行业,不仅丰富了农村的经济形态,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窑隆村拉面人在外地创业,收入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把新观念、新思想带了回来。村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转变。

近年来,在拉面、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下,村民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信任,营造了和谐有序融洽的邻里关系,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在各行各业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村民法治理念提升,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逐渐改变了旧的生活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在拉面产业的带动下,窑隆村还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村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窑隆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调研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从业人员等具体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困境和原因,助力村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