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面经济 > 拉面动态
一场拉面匠面对面的切磋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0月22日    

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212名拉面人共聚拉面之乡——海东,相约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同台竞技,一起体味一碗拉面背后所蕴含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匠心耕耘的产业创新,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绵绵悠长的家国情怀。

金城名吃拉面之乡献技

走到兰州牛肉面技艺展示展位前,陇上传奇兰州牛肉面代表队的拉面师傅王应福拿起面团,双手上下翻飞,面团如水袖飞舞,一拉一扯之间由粗变细;晶莹剔透的汤汁,滑利爽口的拉面,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发着浓香的牛肉块,红红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红绿银丝面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一直以来,拉面产业作为兰州和海东两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两地人民也都默契地分头努力,自成一派,共同做大了拉面产业。

“兰州牛肉面和青海拉面在历史、烹饪技巧、特点和文化内涵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品尝两地不同的牛肉面,不仅可以享受美食的美味口感,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无论是在兰州还是青海,对于这种美食的热爱和追求都是相同的。”王应福说。

“一碗好面,关键之处不仅仅在于面条,汤底的熬制更是灵魂。”该代表队调汤师马娟芳告诉记者,要想熬制一锅好汤,需要采用上好的牛骨,辅以慢火熬煮十多个小时,将牛骨的精髓全都融入汤汁中,再经过反复的沉淀过滤,方能得到一锅色清味浓的好汤。

为了参加此次比赛,陇上传奇团队在半月前就开始了赛前准备。这段时间里,他们也走访了一些省内的拉面店,一起探索相关经验。“行业内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我们提前着手准备,对拉面的宽度、长度做了一些测试。”陇上传奇兰州牛肉面品牌创始人张高滔告诉记者。

作为新派兰州牛肉面的代表,陇上传奇兰州牛肉面代表队这次派出的是有着十多年拉面从业经验的王应福,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将在此次比赛中全力以赴,向大家展示兰州拉面匠的精神风貌。

而对于陇上传奇兰州牛肉面品牌创始人张高滔而言,这不仅仅是场比赛,更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赛场的布置乃至赛事的接待,我们感受到各级部门对本次大赛精心的准备,这次大赛规模也非常的宏大,看到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代表团参赛,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在技艺上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做好这一碗面,做好这个产业。”

秦川男儿代表内蒙“征战”

“对于这次比赛得奖我很有信心,尤其是我们的汤,我们的汤料配方独特,口感相比其他队伍的不一样。”内蒙古代表队参赛选手王志强对自己的拉面技艺充满了信心。

王志强老家在陕西,18岁参军来到了青海,后来认识了现在的老板李延吉,李延吉是地地道道的青海人。从那时候开始,王志强便跟随李延吉做起了面馆生意。起初,他对于拉面技术一窍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对青海拉面的了解,在他26岁时便决定学习拉面技术。

“青海的拉面出名,那时候也为了养家糊口,便决定试一试,没想到,我真能靠这‘一碗面’养活了全家人。”王志强激动地说道。对于王志强来说,学习拉面技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王志强觉得,对于拉面、下面、捞面、舀汤的把握度总是不够,几次挫败之后王志强也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拉面,但在李延吉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也渐渐重拾了信心,决心学好拉面这一门手艺活。

如今,王志强作为一名外地人,对拉面技术的掌握也已经很娴熟了,从和面、揉面、拉面,再到煮面,每一道工序,王志强都了如指掌。比赛现场,记者眼看着一个普通的面团在王志强的手中经过反复揉搓、拉抻,回折再拉抻,上下抖动几次,慢慢由粗变细就成了一根根柔韧绵长、粗细均匀的面条。

经过王志强的一系列操作,晶莹剔透的汤汁,滑利爽口的拉面,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发着浓香的牛肉,红红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红绿银丝面便端上了桌,肉眼可见的色香俱全的拉面,一下就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据王志强介绍,在这次全国首届拉面大赛之前,以王志强为代表的内蒙古代表队也参加了不少相关比赛,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用他的话说:“在我们店里,都有一面墙的荣誉证书了。”问起对于此次比赛的期待,王志强也是毫不掩饰,“来这里比赛就是为了更高的荣誉,同时,我也希望能看一看其他拉面人的风采。”

齐鲁战队有备而来

北方善种小麦,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汲取日晒精华不断茁壮,磨成精制小麦面粉中的面筋赋予面条筋道的口感。山东是农业大省,小麦种植成方连片,为山东面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因此,面食在山东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在此次拉面大赛上,亓志远、盛振峰和刘宝振三位来自山东的选手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娴熟的手法让大家见识了“碳水大省”不一样的风采。

“在此次比赛中,我担任我们队伍的领队,同时负责后勤工作,剩下两位同伴相互配合完成流程。为了迎接此次比赛,赛前我们加倍训练,比赛时我们相互鼓励,就是希望能够在此次比赛中保持冷静和自信,展现出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享受比赛带给我们的快乐。”亓志远介绍道。

亓志远还告诉记者,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的拉面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2900家。以前,山东省的面食主要是以馒头、煎饼、火烧为主,拉面的加入,增加了本地人面食选择的多样性,在漫长且寒冷的冬季里,刚出锅的拉面也能为食客们带来一丝丝温暖。

说起学拉面的经历,已有20余年拉面经验的盛振峰向记者说道:“2000年,我们刚接触餐饮行业时,店里面请了一位青海籍的拉面师傅,他做出来的拉面柔软筋道,汤汁香气扑鼻,吃他做的拉面简直是一种享受。于是我们就虚心请教,向他学习怎样才能制作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拉面。同时,我们根据当地的口味,改良了老师教我们制作的拉面,把它做成了一种特色小吃,现如今,拉面也成为我们本地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食。”

刘宝振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青海参加比赛,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民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过此次大赛,我也和很多同行进行了学习交流,学到了很多青海拉面的新创意和新工艺,回去后我将把这些新创意和新工艺融入本地拉面当中,让青海拉面的味道不仅留在口中,更深入人心。”刘宝振说。

“东方美少女面”掀起黄埔潮

“世界上的人种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当然是我们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种最漂亮!”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上,一个身着旗袍的少女模型头顶黑色秀发,原来少女模型头顶的秀发竟是用拉面制成的,而这位“少女”的“发型师”是上海市代表队的参赛选手何启宏,他向记者展示他个人创新的“东方美少女面”,引得路人连连称赞。

“是用什么原料做成了黑色的拉面呢?”记者问道。

“是将如今很受年轻人喜爱的‘奥利奥’饼干碾碎,并和进面里烹制而成的。”何启宏说,当代的年轻消费者对面食的需求量较大,对拉面这种快捷的餐饮消费水平在提高。年轻消费者注重口感和味道,追求新奇和多样化,对于辣味和酸甜味较为喜爱。

不同于青海的拉面师傅制作拉面时的豪爽洒脱,来自上海的何启宏小心翼翼,动作温和轻柔,当真如同在为少女模型“理发”一般,细长劲道的拉面被丝丝斩断,刀法如同南方的绵绵细雨一样温柔。

在一旁指导何启宏的带有南方口音的拉面师傅,是何启宏的老师严荣初。严荣初是上海锦江饭店前行政主厨,他在北京市人民大会堂担任过4年主厨。

“我从1987年开始当厨师,到现在已经有36年了。从了解拉面、制作拉面,我的‘拉面生涯’也有18年了。”如今已经63岁的严荣初依然容光焕发,对于美食有着自己的执着和理解。他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对于添加剂和高热量的面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从业多年,一直坚持自己选择食材并手工制作,无论如何食客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出自他手的菜品十分受消费者欢迎。

严荣初将参赛的拉面端至记者面前,翡翠似的葱花香菜混合着红红的辣椒片,配着浓香的牛肉块一起点缀着碗中筋道的拉面,做工精致的面勾起人们的食欲,参赛现场的“东方美少女面”让前来参观的本地客人迅速排起了长队,都想体验一下来自上海的“舌尖美味”。

严荣初告诉记者,拉面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之一,此次参赛是为了来到拉面的发源地来向真正的拉面人学习技艺,同时体验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拉面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能够参加本次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十分荣幸,希望今后每届都能够受邀参加比赛,和全国的拉面人进行切磋。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为未来5年我省发展的主要目标。

海东市也将乘着此次大赛的东风,继续做好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品牌打造提升、拓展市场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入、创造本地产值的文章,不断开创拉面产业新局面,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拉面产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必将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