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面经济 > 拉面动态
马丽萍的“向云端”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10月16日    

“向云端,山那边,海里面,真实的我,应该走向哪边……”最近,充满梦想和希望、表达对未来向往和追求的歌曲《向云端》火遍大江南北。其治愈的歌词和曲调,着实让人向往。

在海东市,马丽萍也是一个“向云端”的人,但她“治愈”的并不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是给万千青海拉面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让更多老百姓因为拉面而生活得更幸福。”青海佰客基食品研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丽萍不仅对此满怀信心,她还通过青海拉面数字化平台(中国拉面网)的助力,让青海拉面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味“触网”升级,飞上云端。

舍不掉的拉面情

马丽萍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可以说是吃拉面长大的,对青海拉面有着特殊的感情。“记得上大学那会儿,特别馋青海拉面,经常到学校周边的青海拉面馆里去解馋。”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马丽萍一脸幸福。

2002年,正是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人外出创业的成熟时期,在马丽萍读书的四川省成都市,学校周边的化隆拉面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熟悉的味道,亲切的乡音,让她觉得心里踏实。

“我身边不少亲戚朋友都是从事拉面生意的,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也经常去学校周边老乡开的拉面店里吃拉面。”实际上,不论是大学在读或是毕业工作,马丽萍每次只要去到一个新地方,总会习惯性地到青海老乡开的拉面店里坐一坐,再点碗热乎的拉面,这一天才算过得既充实又踏实。

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马丽萍进入保险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天南地北跑全国成了她当时的工作常态。

“每出差到一个地方,首先就要找我们青海人开的拉面店,好好地吃上一碗拉面。”马丽萍说,借着出差的机会,她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各地大大小小的拉面店,通过与店主的交谈得知,不少店主在原材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不少人希望能从家乡获取食材。因为在拉面人眼里,地道的美味离不开地道的食材,而当时,全国还没有一家专门为拉面行业服务的企业。

“在成都读书的7年时间,我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的周边有越来越多的家乡人开起了拉面馆。”而真正让马丽萍结缘拉面产业的,还是工作间隙对各地拉面店的深入了解。

拉面已经成为一个行业产业,但没有一家专门为拉面行业服务的企业,那家乡的拉面还能走多远?对此,马丽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开启“拉面人生”

“开一家为青海拉面服务的公司吧,得试一试。”经过深思熟虑,让青海拉面走上规范化、品牌化的道路,让拉面人能在互联网平台“一站式”买齐所有开店要用到的东西,成了马丽萍当时的创业目标。

2017年,马丽萍决定借助“互联网+”平台,做了一碗“新拉面”。

“我们这个网站能采集到所有食材,大到灶台和各类调味品、小到围裙等,从食材到炊具等所有开店的物资都可实现一站式备齐,还能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马丽萍说,通过网站,拉面人还能享受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各类知识和技能。网站也能让青海拉面走上一条规范化道路。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创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马丽萍介绍,最初的“互联网+拉面”经营模式,并不是通过App,而是通过手机聊天客户端,有食材需求的门店通过聊天软件联系马丽萍团队,明确需求后直接当场下订单,再由马丽萍团队负责采购,再通过快递物流配送到家。

这个流程中,客户群的建立是个难点,为了拉客户“进群”,她可费了不少心思。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雪球”越滚越大。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马丽萍也意识到必须得有一个自己的平台才能实现更多可能性。2018年,全国第一家为拉面产业行业发展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平台——中国拉面网正式投入运营。

马丽萍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拉面网主要分为三大功能。首先是全国拉面的食材集采,大到灶台、小到牙签,从食材到炊具等所有开店的物资都可实现一站式备齐;其次是培训和咨询服务;再者便是中国拉面网通过劳务信息专栏,让拉面人每日进行劳务供需信息免费登记,并在后台及时更新发布,帮助拉面人实现上岗就业。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拉面网还在线上打造了“拉面商学院”,利用拉面人喜闻乐见的视频,对337个城市的拉面人进行线上培训,为拉面人送去最新的行业资讯、技术、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利用互联网提高各类知识和技能。

从2017年至今,中国拉面网平台已帮助6000多名拉面匠和炒匠在全国28个城市实现了就业,通过网站打造的“拉面商学院”,每年为全国各地的拉面人至少提供10期以上的直播培训。

青货借网“出青”

在马丽萍看来,中国拉面网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以拉面产业带动“青货出青”,继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拉面网构建后,每一家拉面店都能成为青海特产的分销中心,客人可以通过去店里吃拉面,从而了解青海的美食和文化,并从店里带走更多青海的农特产品,而拉面店也能因此多一份收入。”马丽萍表示,目前已经有部分店面在进行尝试,客人买走了牛肉、青稞面等特产,店面也拿到了一些分红和抽成,但目前的体量还是较小,未来还会继续建立样板门店做更多尝试。

马丽萍说,现在青海拉面已经是全省乡村振兴产业中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98万家青海拉面店遍布在337个城市及18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数达18.9万人,年产值达150亿元,年利润近60亿元。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中国拉面网平均日营业额达到3万元,其中购买最多的就是拉面相关食材,包括牛肉、辣椒面、辣椒油、酸菜等产品,目前从线上的销售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线下的生产方向,今年我们对公司车间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包括车间布局、机械设备、生产团队等。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产品和销售理念也进行了优化调整。”马丽萍说。

在马丽萍看来,青海拉面最大的痛点难点就是缺少前端产品研发。为此,2022年,马丽萍团队联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团队,就拉面食材预制品研发及生产开展合作,针对提高青稞速食面的青稞含量、通过自然添加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加高原特色产品的保质期等研究,以便实现拉面食材的规模化、标准化、便捷化供应,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拉面特色产业链。

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将陆续推出保质期更长的牛羊肉熟食和辣椒油、青稞含量达到30%的速食面以及酥合丸、八宝饭等撒拉族非遗饮食……通过源源不断研发推出家乡特色产品,确保产量跟得上,带动更多“青货出青”。

马丽萍说,今年,她希望继续深耕行业,拓展更多家乡的拉面店品牌,让更多拉面人集中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信息。同时,和行业同仁一起打造“三店合一”样本店,即拉面店、青海特产展示店、大美青海宣传店,打通供应链,鼓励拉面产业带动家乡特色产业走出去。

产业生态圈呼之欲出

“着眼未来,我们将打造一个集产品流、物流、供应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一个拉面产业生态圈。”在马丽萍的规划中,未来将以带动整个青海拉面行业提档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条,让拉面产业成为带动“青货出青”的抓手,助力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

“青海拉面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出去的可能性非常大。”马丽萍认为,发挥好拉面产业对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有重要的引擎作用,就要构建以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快推进牛羊养殖加工、小麦油菜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拉面产业国际经贸交流合作,面向未来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目前,青海拉面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创建完成,该平台将以先进的技术、全面的功能和高水平的数据安全性为基础,推动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升级。”马丽萍说。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隆拉面”已成长为化隆县最大的“民生产业”,成为青海乃至全国响亮的一个劳务品牌,已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无数拉面人不仅走出山门、跳出农门、跨进城门,而且鼓了“钱袋子”,摘了“穷帽子”,买了“新房子”,大家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像马丽萍这样热心拉面产业的人,有他们不断地接续前行,青海拉面这一绿色产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