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履职依据 > 法规文件
青海省人民政府 关于下达201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http://www.qh.gov.cn    时间:2010年02月28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将主要综合指标下达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2010年的工作,对于保持我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五个更加注重”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着力在加快速度、提升质量上取得新进展,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取得新成效,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这个基本思路,在工作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内在统一;二是坚持优化投资需求与扩大消费需求有效互促;三是坚持加快科技创新与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四是坚持加快发展经济和大力改善民生统筹协调。为此,2010年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重大基础设施、循环经济、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建设等领域,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为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打好基础。积极衔接落实好项目建设所需的电、水及道路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抓紧资金的筹措落实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安排好省级预算内投资,努力扩大各类信用平台贷款总量。努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培育旅游、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落实好“汽车、农机、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相关政策,努力扩大消费规模。  

  二是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重点电源、主干电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新能源,继续抓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提高电网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好人畜饮水、农村沼气、电气化县、农村公路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藏区县城集中供热、城镇道路、桥梁、供排水管网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快西宁海湖新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努力改善城镇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继续抓好基层政权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执政条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政府信息化。  

  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我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加快实施一批特色项目,积极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继续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优先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综合实力强的投资者、资源利用率高的项目配置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旅游名省,推进青海湖、坎布拉、三江源、祁连山风光旅游带、青藏线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强经济运行的综合调节。完善和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切实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的产需衔接,进一步加强铁路运输综合协调。  

  四是全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继续抓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祁连山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启动实施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加快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依托柴达木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试点园区,努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我省淘汰落后产能的约束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严把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关;继续加大工程措施实施力度,推进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五是协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国家在行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等方面的各项部署,结合省情制定好配套措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等省级层面的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探索改革农村牧区户籍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六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支持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继续抓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精心组织实施好“环湖赛”等三大品牌体育赛事。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面广、保障程度高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和救助水平,继续完善教育、医疗等救助制度。  

  七是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继续贯彻落实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服务体系,多渠道引导和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组织实施好百万农牧民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牧民的转移就业能力。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万套,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万户,解决3万户游牧民定居问题。继续实施好新农村建设八项实事工程。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控和监管,努力保持全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如下要求执行:  

  1.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计划参照附表执行。  

  2.青海省2010年农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和运输邮电计划,利用外资计划,高技术产业发展投资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计划,资源节约与环境(生态)保护计划,基础测绘计划各项具体指标由省发展改革委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按照国家下达的2010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  

  3.青海省2010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计划、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投资计划待后逐步下达。  

  附表: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附表:

            青海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09年实际
2009年比2008年实际增长(%)
2010年计划
2010年计划比2009年实际增长
1
2
3
4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81.27
10.1
 
10以上
其中:一产
亿元
107.4
5
 
4
   二产
亿元
576.34
11.3
 
11.2
        其中:工业增产值
亿元
471.34
10.2
 
11
   三产
亿元
397.53
9.8
 
10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00.51
37.5
952
19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91.36
34.7
822
18.8
建设与改造投资
亿元
618.5
33.6
737
19.1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72.8
44.6
85
16.4
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9.15
58.7
130
20.4
三、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66.5
21.9
 
1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87.7
22.6
 
12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6
 
104左右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00.47
18.8
 
14
六、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86
-14.9
 
10
其中:出口总额
亿美元
2.51
-40.1
 
 
进口总额
亿美元
3.35
24.2
 
 
七、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2.15
 
2.26
5
八、居民收入
 
 
 
 
 
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92
9
 
8
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3346
9.3
 
9
九、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6
 
3.2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
 
4.3以内
 
十、人口
 
 
 
 
 
1.年末人口数
万人
557.3
 
562.3
 
2.人口自然增长率
%
8.32
 
9以内
 
十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标煤(吨)/万元GDP
 
-7
 
-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