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履职依据 > 法规文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经委关于促进枸杞加工 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来源:http://www.qh.gov.cn    时间:2009年10月31日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经委《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日


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
省经委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加快我省生态农牧业发展进程,促进枸杞加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按照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枸杞加工产业布局,建设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枸杞种植基地;以培育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和科技进步,提升枸杞加工产业的综合实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模发展与科学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自然资源和品质的比较优势,按照有机食品农业基地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步建设,共同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特色生物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落实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精深加工的关系,将荒漠化治理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创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三)主要目标 

  ——增加经济总量。规划安排一批重点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详见附表),到2015年,枸杞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7%以上,成为我省农畜产品加工的优势产业之一。 

  ——扩大种植面积。到2015年,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建立5000亩种苗繁育基地;完成15万亩枸杞有机食品基地认证工作。 

  ——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枸杞加工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培育实现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3—5户;建立枸杞标准化检测中心1—2个。 

  ——增强精深加工能力。提高枸杞产业加工水平,开发深加工产品品种。到2015年,枸杞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枸杞果酒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枸杞粉1500吨、枸杞浓缩果汁5000吨、枸杞芽茶10吨、枸杞黄酮30吨、枸杞多糖30吨、枸杞籽油软胶囊4000万粒。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枸杞深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和提升,关键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枸杞加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 

  ——打造枸杞精品品牌。培育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1—2个,青海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个。 

  二、产业布局 

  海西地区重点发展枸杞种植业,依托现有枸杞种植基地,以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四个区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省内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发展。 

  海西州、西宁市重点发展枸杞加工业。统筹考虑原材料生产规模和产业链的延伸,新建的枸杞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在德令哈生物产业园,建设鲜果加工基地,生产枸杞干粉、枸杞黄酮、枸杞酒、枸杞特色茶等制品;西宁地区以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枸杞系列深加工产品,并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优化产业经营模式,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为枸杞加工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技术推广,改进枸杞品质 

  加强对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建立育苗基地,扩大苗圃建设,提高供应优质苗的能力。建立高标准的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依托资源优势,延伸枸杞产业链 

  坚持市场导向和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有效途径,开发枸杞含片、口服液、软胶囊等系列保健产品;积极引进无果枸杞品种种植技术,开发无果枸杞芽茶和枸杞速冻鲜菜产品;培育新型科技生物制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枸杞深加工的规模化、产业化。 

  (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扩大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依托相关企业的种植、加工、销售优势,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研发力量,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加快推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的联合,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优良、市场开发前景好、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提高枸杞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实力。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枸杞加工产业发展 

  将枸杞加工与后续产业项目列入全省招商引资项目目录,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来我省投资建厂。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地区食品加工产业,吸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枸杞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附加值。 

  (六)促进有机生态农业建设,保障枸杞原料供应质量 

  加快高品质枸杞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集约化养殖场等相关产业,为有机枸杞种植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配送和供应。实施枸杞园节水灌溉技术,深入研究扩大种植面积对水资源平衡的影响,为枸杞园实行节水灌溉提供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有机枸杞园进行示范园建设和日常管理操作规范的推广,制订有机枸杞产品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为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依据和资料。 

  (七)加大人才资源引进,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才和技术队伍培养,提升枸杞产业从种植到精深加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发展改革、经济、科技、财政、农牧、水利、林业、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枸杞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职责,全力协作,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抓好落实。 

  (二)加大财税政策及金融扶持力度 

  对从事枸杞种植、采集、加工的企业和农户,以及从事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生产的企业,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省级和地方财政要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扶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枸杞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担保公司或相关公司为枸杞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枸杞种植大户和龙头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枸杞种植大户、龙头加工企业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 

  (三)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依托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和农林科学院的研发优势和技术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和青海大学创办枸杞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心。深入研究和整合有机枸杞种植,提高枸杞产量和抗病害能力,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重点研发枸杞鲜果的保鲜和贮运,为枸杞精深加工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支持,为枸杞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部门要将枸杞加工产业发展纳入规划,安排研发项目和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四)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积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大力推动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协会)开展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大力推广“协会+地理标志+企业+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地理标志为纽带,一头联系生产企业和农户,一头联系市场,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等出口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引领,促进枸杞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附件:枸杞产业重点项目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