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羊倌”致富记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4年04月01日    

三月的初春,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时至中午,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初二村的一座养羊大棚里也愈发闷热,皮肤黢黑的马三十九正拎着背篓给羊群添草料,一只只小羊聚集在羊槽周围,“咩咩咩”叫得正欢,不时有小一点的羊围在马三十九的身边,欢快地蹦跶着。

“养羊这活,要精心细心耐心,既要肯下功夫,还要不怕吃苦。把它们喂好,它们才能精神好,多长肉。”今年44岁的马三十九一边添草料,一边说。

马三十九所在的初二村地处大山深处,村民主要依靠山坡地种植小麦和洋芋等农作物,土地稀少,收入微薄。那时候,马三十九一家人住在大山腹地的山坳里,低矮的院墙,破旧的土坯房,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向土里刨食的生活……对于一个世代靠天、靠山吃饭的庄稼汉,一无技术二无额外的经济收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让这个小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夫妻二人经过一番商议,结合马三十九以前在村里有过养羊的经验,加之这几年羊肉市场行情较好,决定了走养羊这条路。

有了思路,马三十九开始四处筹措资金。起初,村里人并不看好马三十九能通过养羊致富,在马三十九的多次上门后,村民也知道马三十九夫妻二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吃苦,于是便有不少人给他借钱。就这样,靠着这笔钱和自己多年积攒的“小钱”,马三十九第一年便购入了60多只羊,盖了简单的羊圈,开始当起了“羊倌”。

为了照顾好这些“羊宝贝”,他经常一个人蹲在羊圈里一点点摸索如何给羊挑选草料、打防疫针、接生小羊。凭着一股“肯吃苦”的钻劲,马三十九迅速掌握了养羊的技术和诀窍,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白天无数次地往羊圈里跑,晚上还要多次起夜,走进羊圈检查几遍,一刻也不敢放松。看着自己亲手养的小羊一天天长大,马三十九更是喜上眉梢。

然而,马三十九的养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养羊过程中经常有羊生病,而当时的村里没有专业的兽医,遇见羊拉稀、发烧之类的常见病,去县上更是山路遥远,来回就要花费一整天时间。看着羊圈里的小羊不吃草料,没有精神,手足无措的马三十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时候谁家的牛羊生了病,都是找村里有经验的‘老羊倌’给瞧一瞧,用点土方子治一治,能治好就行,实在没办法就去县上跑一趟,来回开支大,实在不划算。”马三十九说,“为了能省点钱,也为了自家的小羊健康壮实,我就去买了些养羊书籍学习。”马三十九虽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好在儿子的学习好,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儿子,就这样,白天马三十九守在羊圈观察羊的状态和喜好,晚上对照书籍认真学习,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进城向专家请教,从而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养殖,如今,马三十九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养羊“大户”。2019年,马三十九凭借县里的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提供的25万元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原来简单的羊圈扩建成现在占地面积近450多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养殖规模一下子从60只扩大到现在的200多只,年收入可达四五万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尽管挣了钱,翻修了房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但马三十九却不满足于现状,他想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市场渠道等现成的资源,带动同村更多的人参与到发展羊养殖产业上来,通过养羊走上致富的道路。“现在的政策好,今年我打算再购入半百只羊,带动村里其他的养殖户,一起牵住‘羊鼻子’,过上好日子。” 谈起对未来的规划,马三十九的语气中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