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借光生金 让阳光变成财富
来源:海东日报    时间:2023年09月05日    

图为化隆回族自治县250兆瓦牧光互补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

走进化隆县群科镇大尕滩安民光伏电站,错落有致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安民光伏电站位于群科镇雪什藏村、文卜具村、公义村三村的非耕非林地大尕滩处。该项目于2018年8月初启动实施,2019年1月并网发电,占地面积约65.67公顷,总投资达2亿元,属于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是化隆县17个乡镇144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涉及4148户17408人。

既是绿色能源,又能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阳光带给群众的不仅是温暖,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基础,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海东市把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动实践,依托全市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科学谋划布局,合理有序开发了一批光伏产业,形成了科学、精细、多元互补的发展模式,有力有效推进了光伏产业发展。同时,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光伏项目作为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脱贫攻坚期间,海东市把“产业脱贫一批”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90%以上村集体经济空壳、高寒地区新型产业培育困难等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优势,抢抓光伏扶贫政策机遇,在贫困村大力实施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全市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252.8兆瓦,建设试点光伏项目电站3座60兆瓦、集中光伏扶贫电站10座190.8兆瓦、村级光伏电站1座2兆瓦,涉及6个县区634个贫困村的257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期间,光伏扶贫效应逐步显现,成为贫困地区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优势产业。

如今,在海东市各县区,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犹如一朵朵蓝色的“向阳花”,在屋顶、荒地、山坡、棚顶上奋力生长,拼命吸收着能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60兆瓦试点光伏项目累计分红1806万元,用于非贫困村公益性岗位工资。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2兆瓦光伏电站,每年为114户村民分红28.5万元。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11亿度,预期收益8.37亿元,累计结算电价6.81亿元,拨付到村6.22亿元,按照现行电价,持续20年后,仅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将达到30亿元以上。

“在资金使用上,我们将一部分用于村级产业发展,持续滚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维修维护、农牧民教育培训、临时救助等公益事业,长期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据海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光伏收益分配上,全市按照以奖代补、劳有所得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公益岗位在带动就业、预防返贫、巩固提升方面作用凸显,解决了乡村环境卫生治理、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灾难风险排查、防火防盗防汛、移风易俗监督等公共服务问题,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近三年来,累计就业37421人次,人均获益331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