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活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时间:2016年04月06日    

县十六届人大九次

会 议 文 件(八)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23日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

县长 马金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圆满收官,化隆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2015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顽强拼搏、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8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增加值26.69亿元,增长8.5%;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9.73亿元,增长29.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7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1元,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亿元,增长11.5%。主要考核指标中,我县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位的有4项(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第二位的有1项(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位的有1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项目建设实现新进展。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扎实开展“百日行动”,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310项(完工209项),县属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3.4亿元,完成投资59.7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其中,群科新区方面完成投资12.7亿元,实施了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住建方面完成投资17.8亿元,实施了城镇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两房”等项目;农林牧方面完成投资3.9亿元,实施了“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基地、三北造林、生态牧场等项目;水利方面完成投资3.4亿元,实施了李家峡北干渠、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重点县等项目;交通方面完成投资4.3亿元,实施了尕木公路、村道硬化等项目;教育方面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公检法司、电力等方面共完成投资1.8亿元。

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在“黄河彩篮”基地完成投资1亿元,流转土地1017亩,配套改造223栋日光节能温室,提升改造2个养殖基地,新建4个养殖基地和标准化牛羊舍3万平方米。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投资1061万元,改造日光节能温室450栋,种植蔬菜2.4万亩、蔬菜育苗100万株,实现园区产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5%。新建大型抗风浪网箱40个6500平方米(全县网箱总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投放鱼苗79万尾,捕捞55.3万公斤,新增产值108万元。种植特色农作物50万亩,订单农业9.5万亩,粮油总产量达1.5亿公斤。现代农区畜牧业方面完成投资2.6亿元,种植饲草17.2万亩,新建生态牧场2个、饲草料加工厂2个、有机肥料加工厂3个、牛羊肉精深加工厂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家庭牧场50户,发展规模养殖大户810户。全年各类牲畜存栏54.7万头(只)、出栏33.5万头(只),商品数30.4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为62%和56%。

工业转型迈出新步伐。编制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群科绿色(清真)产业园等规划。积极组织参加“青洽会”、“青食展”等展会活动,引进区外资金9.9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实施了年产2.5万吨永盛碳化硅技改、年产20万吨昂思多矿泉水生产线、3.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福顺德牛羊肉深加工等项目31项。争取各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50万元,发放贷款2060万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民营企业92家、规上企业3家、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11个。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社、小微企业与社区、学校、超市合作。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2%,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外贸出口创汇140万美元。

城乡建设开创新征程。完成投资12.7亿元,实施了群科新区房地产和道路等项目68项,甲片区全面启动建设,乙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群科新区建设强力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群科新区高级中学和总投资5400万元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县教育、医疗水准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2亿元,实施了县城巴燕供水、污水处理厂、农贸综合市场、天然气管网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17项,完成投资5600万元。同时,修订完善了《化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投资1.1亿元,实施了群科、牙什尕、甘都、扎巴集镇改造和牙什尕、雄先集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投资3.1亿元,全面完成了22个高原美丽乡村项目。

三产发展再上新水平。落实资金2800万元,发放贷款2000万元,促进拉面经济扩面升级和返乡创业等工作,支持拉面老板到马来西亚等国考察并开店,建成了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拉面电商等一批现代电商服务企业蓬勃发展。全年转移劳动力11.5万人(次),新增拉面店610家(累计达到14430家)、返乡创业企业80家,实现拉面收入70亿元以上,我县被评为“全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完成投资1.7亿元,实施了昆玉国际商旅、塔加和下米乃亥两个省级旅游扶贫村、阿河滩清真寺和夏琼寺两个国保单位修缮等项目。精心策划了10条健身休闲徒步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首届户外徒步旅游节开幕式、塔加和米乃亥2条线路徒步旅游等活动,旅游收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35%。投资1.5亿元,实施了县城农贸建材市场、商业步行街等项目,改造农家店15家,新建乡村超市10家。设立“金穗惠农通”转账电话263个、惠农金融服务点15个,全面消除了乡镇金融服务空白点。

生态建设彰显新活力。完成投资5200万元,实施了2.2万亩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25村村庄绿化等项目,新建核桃、树莓等经济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6%。完成投资1998万元,实施了合群峡等6条重点河道防洪、8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治理水土面积2万亩。依法关停采砂厂31家、粘土砖厂14家,拆除砖窑3家,省、市督办的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完成投资1.1亿元,实施了永盛碳化硅技改、佳通烟气回收、碳中和林等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

民生改善实现新进步。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78%,足额兑现了各项惠民政策。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化隆县精准脱贫攻坚方案(2016—2019)》,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共617人驻村,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贫困村144个、贫困户9551户、贫困人口36318人,“两线合一”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365万元,实现脱贫1.7万人。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投资4224万元的县民族中学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考上线率达98.7% ,“双高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综合医改工作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县乡基本药物平均配备率分别达到94.1%和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510元提高到55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8%,新农保参保率达99.1%。发放各类民政救助金1.2亿元、救济面66.1万公斤。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75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切实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960万元。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完成投资2615万元,实施了以文化信息、农家书屋、全民健身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成功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同时,审计、统计、县志、红会、老龄、妇女儿童、档案管理、社区建设、残疾人服务等工作不断加强,省、市驻县单位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和谐呈现新局面。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积极推行县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事项取消4项、下放4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推开。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3.4亿元和19.5亿元(同比增长17.9%和24.7%)。发放各类支农贷款15.3亿元,向全国各地的化隆拉面经营户发放信用卡541张,授信额度达9600万元,信用卡还款率达100%。创建信用乡1个、信用村54个、信用户6047户。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法制化隆”、“平安化隆”建设,全县共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112个。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14件。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设立了“7712345”百姓服务热线,信访量较上年下降18.4%,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宗教寺院管理制度,落实宗教寺院民管会奖补资金181万元。投资1208万元,实施了僧人危房改造和驻寺干部业务用房以及寺院道路、饮水、电力等项目。落实较少数民族扶持等资金2200万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等项目。投资833万元建成交通技术监控系统28个,组建了政府专职消防队,372名村警和44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全员培训上岗,2个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和8个村级便民服务大厅全面投入运行。

各位代表,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新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的总基调,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开创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区”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三大历史任务”要求,着力推进“1123456”发展总体思路。地区生产总值、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50亿元大关,分别为“十一五”末的2.3倍和5.8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为“十一五”末的2.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7倍和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十一五”末的2倍。

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加快“双核发展”,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县城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较“十一末”增长2.4倍;城镇人口较“十一五”末增长1.5倍,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24.8%提高到32.9%。在群科新区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核心区已经具备城市基本功能;在巴燕镇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实施了供排水、棚户区改造、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在集镇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实施了部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镇容镇貌改造;在新农村方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实施了17个百企联百村、50个党政军企共建、54个美丽乡村、2.5万户农村“两房”。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最优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7.9:58.4:23.7调整为11.6:64.6:23.8,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明显增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5倍、2.5倍和2.3倍。“一体两翼四带”战略持续推进,“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投入运行,甘都万亩绿色产业示范园升级为省级示范园,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第一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巴燕·加合经济区升级为市级经济区,规模工业企业由“十一五”末的9家增加至15家,新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696个、民营企业298家,第二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持续增强。拉面经济逐步转型升级,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过去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的五年。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77.5亿元,为“十一五”的5.1倍,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阿李高速开通运行,牙同高速、隆循高速加快实施,部分乡镇通高速或二级公路,全部行政村通公路。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公伯峡和李家峡北干渠、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重点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330千伏输变电及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和巴燕、群科新区天然气输配工程开工建设,3.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成运行。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80%以上,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新建寄宿制中心学校24所,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1%。累计新增就业6500人、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人(次)。新建村卫生室25个、村级老年幸福院32所、残疾人之家1所、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362个,如家敬老院全面建成投运,群科新区体育场基本建成,成功举办了60周年县庆活动。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累计投资2.2亿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中德财政合作等项目,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40%下降到12.7%,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7万人。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和县委正确领导、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所有参与化隆发展的建设者、创业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宗教界,向省、市驻县各单位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的发展启示我们,推进化隆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落实责任,狠抓执行,把工作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化隆的发展同中央和省市的战略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厘清发展理念,创新完善发展举措。必须坚持团结和谐,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引领,大力推进“法化隆”、“平安化隆”建设,统筹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和顺各项工作,在共建共享中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项目拉动,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在项目投资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推动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必须坚持城镇化建设,按照省政府定位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主抓新区、巩固县城、提升集镇、发展新村,坚持“以产带城、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支撑产业,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民生为重,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和顺应全县各族人民的新期盼,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市场需求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应对市场环境的能力较弱,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县级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紧缺,征地、拆迁难度大,在重点建设方面的融资难、用地指标缺乏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活跃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配套环境不完善。四是由于缺乏财政支柱性企业,经济总量小,税源不足,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五是农村贫困面大、程度深,大部分贫困村地处浅脑山地区,生产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缺乏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足,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六是部分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任务的能力不高。总体上看,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账多、综合实力弱,仍然是我县长期面对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科学规划“十三五”,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关键期。我们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化隆回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草案)》,现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一些主要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规划(草案)》编制的主要考虑。我们在编制《规划》时,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科学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谋划了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一是坚持把“十三五”发展放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来审视与谋划。当前,我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增长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的难度加大。我们按照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谋划了“十三五”工作。二是坚持将中央、省委重大战略精神和市委对化隆工作的要求贯穿始终。《规划》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五大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省委“131”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历史任务”和《关于加快化隆循化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使《规划》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化隆坚持和拓展好的有力印证。三是坚持把化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确定目标任务的基本依据。《规划》充分分析了我县发展呈现出的综合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阶段性特征和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全面部署发展动力转换、空间优化、要素保障、成果共享等重大任务,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的基础上补齐短板,使确定的目标任务相宜适度、符合实际。四是坚持把质量和特色体现到了《规划》编制全过程。《规划》坚持目标导向,从总体要求到每个板块、每项工作,力求清楚明了,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强化问题导向,指出破解难题的方向和办法,以增强思路和举措的针对性;注重点面结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补短板,形成特色和亮点。

  (二)《规划(草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123456”总体思路,即:实现“一个同步”、坚持“两个稳定”、做到“三个转变”、打牢“四个基础”、培育“五个支柱”、打造“六个基地”。同时,立足全县实际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明确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创新驱动4大类23项指标,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9.5%以上的目标。

(三)“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从10个方面明确了全县“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要举措。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双核发展、重心带动、六镇支撑”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群科新区和巴燕镇建设,完成6个高原美丽城镇、242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5%。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壮大。加快推进“一区一园”工业发展和“一体两翼四带”农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化隆特色的产业体系。三是夯实基础设施支撑。提升综合交通保障能力,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加快水利骨干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构建电力、太阳能、石油、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隆”向“智慧化隆”迈进。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八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的要求,实施好我县“3+20”精准脱贫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培育特色增收产业,如期实现贫困县摘帽。五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1%以上,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六是大力增进民生福祉。重点解决好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各族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实施好十五年免费教育,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办好职业学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加大住房保障建设力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七是增强改革创新驱动力。着力建立适应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的创新体系,规划建设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孵化园,培育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型民营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八是打造对外开放先行示范区。充分发挥我县少数民族聚居的人文优势、基础材料产业优势和农牧业资源优势,构建外贸型产业体系,打造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基地,融入东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向西南开放步伐,将我县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试点示范区。九是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践行“青海精神”高地建设,加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宗教事务工作,促进人口较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创新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十是营造社会发展良好环境。加强“三基”建设,强化目标管理。推进“法治化隆”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建设良好生态提供重要保障。

  总之,《规划(草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统筹衔接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期盼,科学描绘五年发展宏伟蓝图,既鼓舞人心,又实事求是,必将成为全县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着力抓好今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市委一届六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省委“131”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双核发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架构,切实促进脱贫攻坚、民生福祉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新局面,全面实现依法治县、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气象,为实现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全力谋划实施一批促进转型发展、带动创业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力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认真谋划项目。围绕政策走向,谋划一批基础设施、环境生态、公共服务等政府投资项目;围绕“一带一路”,谋划一批清真食品用品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围绕转型升级,谋划一批精细加工、互联网+、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围绕空间规划,谋划一批产城融合、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等领域的项目,确保持续投资有抓手、长远发展有后劲。扎实做好招商工作。建立健全招商网络平台,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坚持以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提升引进项目的质量和层次,力争引进区外资金11亿元以上。以市场换产业、资源换产业、空间换产业,打造中阿外贸服饰、清真食品用品、扶贫拉面产业、返乡创业孵化等基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做好征地拆迁,依法打击“四抢”违法行为,力争总投资194.8亿元的166个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全面完成70.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住建方面完成投资22.2亿元,实施公租房、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群科新区方面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房地产开发和甲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农林牧方面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黄河彩篮”生产示范基地、退耕还林、生态牧场、冷水鱼养殖、蛋禽养殖、特色种植等项目;水利方面完成投资3.7亿元,实施李家峡北干渠和黄河干流、金源沟防洪等项目;工业方面完成投资8.7亿元,实施先奇铝业重启改造和新优、华腾、伊达等公司外贸服饰加工、拉面汤料研发生产等项目;交通方面完成投资7.2亿元,实施乐化高速、群科新区大道、巴燕城市道路、县乡道路升级改造、村道硬化及配套桥梁等项目,配合做好西成铁路、管哈公路和巴燕至群科新区、巴燕至循化、巴燕至甘都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社会事业方面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影视城、薄弱学校改造、中医院住院楼、李家峡薰衣草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 

(二)以精准扶贫为统揽,进一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力争年内实现27个贫困村摘帽、7212人脱贫。明确目标完善机制。县上成立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各乡镇成立扶贫工作站,各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精准脱贫工作体系。紧密结合村情户情,按照“3+20”精准脱贫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作战图,做到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精准识别、精准发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拉面产业为主导、多元增收产业为支撑,加快推进精准脱贫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一是以“拉面经济”带动脱贫,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创业提升计划,以分布全国的拉面店为实体培训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推进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实现“一人拉面,全家脱贫”的目标。二是以外贸服饰加工带动脱贫,抢抓江浙等地的劳动密集型外贸代加工“三合一”企业转型和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加快建设中阿外贸服饰加工基地,积极引进生产线(主要加工生产朝觐服、阿拉伯网帽、阿拉伯白大裤、礼拜毯等),吸收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市民转变。三是以传统产业带动脱贫,加大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鼓励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林果等经济作物,着力培育种草养畜和加工配送等现代农区畜牧业发展产业链,实现农牧业增收增效。依托群众自身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在巴燕下吾具等10个以上村成立建设劳务服务公司、甘都东六等5个以上村成立种植服务合作社,使贫困群众通过从事建设劳务或种植劳务实现增收。四是以返乡创业带动脱贫,加快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制定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发展拉面经济产业链。对贫困户开设的农家乐和网店给予补助,提升贫困户自产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五是以易地搬迁带动脱贫,坚持“政府主导、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就近集中安置、插花安置、自主安置和建设精准扶贫移民安置小区等方式,力争实施易地搬迁22个村1700户。六是以城镇化建设带动脱贫,在群科新区和巴燕镇等条件较好的重点城镇,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和农贸市场、建材市场、商贸城,引导山区贫困群众退院上楼,并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积极探索推进资产收益脱贫。七是以扶志扶智带动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继续落实好高中免费教育,抓好职业教育。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制定贫困村发展规划,落实项目资金,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八是以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依托悠久的民族宗教文化、民俗民风和传统村落资源,打造好健康休闲徒步旅游精品线路,实施贫困村旅游扶贫项目,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九是以生态建设带动脱贫,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积极争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通过贫困对象从事公益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稳定脱贫。十是以政策保障带动脱贫,对于因病致贫、无劳力、重度残疾、农村低保等特困家庭,通过落实医疗保险救助和农村低保制度兜底进行脱贫。同时,结合县情实际,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救助服务管理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三)以“黄河彩篮”为平台,进一步壮大高原现代农牧业。始终坚持集约、有机、品牌方向,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公司+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等模式,提升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耕地增量增产。实施好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和“黄河彩篮”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实施金源科巴滩和雄先米乃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争取新增耕地2500亩以上。积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扎实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促进种植业增效增收。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全面建成“黄河彩篮”基地一期项目,启动建设二期项目。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四带”农业发展格局,年内推广种植冬小麦5万亩、优质油菜22万亩、全膜马铃薯4.5万亩、全膜玉米1.5万亩、青稞3万亩,新建冷水鱼养殖网箱30个以上,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90%以上。对市场前景好,适宜在我县种植的中药材、藜麦、黄菊等特色产业,要适时引进,成熟推广。包装和推介黄河鲑鳟鱼、化隆土鸡、大榨油等特色产品,促进农畜产品产销率。同时,积极引进农牧业大中型企业10家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名以上。促进畜牧业增值增效。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着力推进“七个一”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牧场、饲草加工、清真牛羊肉冷链配送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饲草20万亩,争取新建饲草料加工厂1个、现代生态牧场2个、有机肥料加工厂2个、牛羊肉精深加工厂1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家庭牧场300户,培育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10家以上,新增专业合作社50个以上。

(四)以园区产业为支撑,进一步促进工业提速发展。始终把园区发展与产业培育紧密结合,推进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和群科绿色(清真)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工业经济实力,提升“以工促农”带动能力。扎实做好经济区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把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纳入海东工业园区的决定,抓紧修编完善经济区规划,明确经济区发展定位和重点支撑产业。争取成立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巴燕地区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争取将群科绿色(清真)产业园纳入青海省回族清真食品用品产业园,大力发展外贸型轻工业生产。争取投资1亿元以上,实施好园区道路建设、天然气管网铺设、给排水、绿化造林、污水处理、电力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经济区承载能力。加快实施产业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实施投资5亿元的50兆瓦光伏发电、投资4.2亿元的无机材料系列产品综合利用开发、投资4亿元的先奇铝业重启改造、投资2亿元的10万吨柠条配合饲料加工、投资8000万元的永盛碳化硅技改(二期)、投资7000万元的年产2万件新优(中阿)民族服饰加工、投资5200万元的化隆宗喀藏文化唐卡制作、投资5000万元的佳通碳化硅深加工、投资3000万元的牛肉拉面汤料加工、投资2300万元的翔林青储饲料加工、投资500万元的华腾朝觐拖鞋加工等项目,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2家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做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全国试点县申报工作,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县近2万家拉面店和中小微企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民族服饰及用品等加工业。积极引导千家万户大力发展宾馆餐饮、水上娱乐、乡村旅游、农贸市场、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努力使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

(五)以拉面经济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加快推进拉面经济提档升级,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促进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升级拉面经济产业。着力打造拉面文化,抓紧规划建设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园,争取政策、项目、扶贫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做好牛羊育肥、冷链配送、水产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拉面汤料加工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拉面经济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500万元以上,继续做大做强电商拉面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拉面微信公众号、拉面APP、中国拉面网站等,积极探索推进拉面产业“互联网+”,认真做好拉面产业上下游产品研发、加工、包装、冷链、配送等工作;依托青海省扶贫拉面培训服务中心平台,实施推进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劳动力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1000人以上;实施金融扶贫,加大拉面经济贴息贷款力度,打造100家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示范店。壮大健康休闲旅游产业。继续推进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创建A级景区和申遗申报工作力度,争取实施缸山徒步穿越户外健身营地建设、盛世天意水上旅游开发、李家峡薰衣草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项目。举办好第二届“昂思多矿泉水杯”户外徒步休闲健身旅游节,推广2条徒步旅游精品线路,力争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30%以上。做活商贸物流服务产业。年内在群科新区引进新建一个大型商贸城,建成巴燕镇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积极培育休闲健身、养生保健、城乡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增强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培育金融服务产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政银企与担保公司合作机制,促进保险、中介、信贷等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确保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长。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建设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重点抓好金融服务站、政银企合作贷款等普惠金融建设。探索发展以小贷公司、小微银行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发展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六)以双核发展为引擎,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始终把群科新区和巴燕镇作为推进城乡发展的引擎,完善规划,优化空间,抓实产业,完善功能,提升“以城带乡”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群科新区建设。按照省政府的定位要求,抓紧完成《群科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争取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做好甲乙片区5.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内群科新区供水和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并投运。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储备土地1000亩以上。组建群科新区城管大队,做好乙片区城市日常管理工作。加快培育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农产品加工、轻工制造、交通物流业、房地产开发等支柱产业,促进群科新区长足发展。同时,启动党政机关驻地搬迁工作。着力完善巴燕镇服务功能。严格按照“紧凑发展”的要求,争取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力争完成巴燕镇供水、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实施好农贸综合市场、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巴燕河道整治及景观带、东环路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等项目。贯彻落实好《化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开展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探索城镇管理新模式。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实施好27村高原美丽乡村、巴燕和群科高原美丽城镇、牙什尕生活垃圾填埋场、甘都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完善集镇规划和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一批商贸物流型、旅游服务型、交通枢纽型、农牧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深入开展“家园美化行动”,扎实开展牙什尕、昂思多集镇整治和平大、临平等公路环境卫生整治及道路绿化工作,继续推广“平安经验”。

(七)以生态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狠抓生态建设与治理,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富民强县之路。加强生态保护。完成投资5600万元,实施好新一轮4.7万亩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工程等项目,新建经济林5000亩以上。积极做好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和雄先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强化生态治理。继续实施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认真开展农村拉网式全覆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好永盛碳化硅技改(二期)、后沟水库灌区改造、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综合整治、黄河干流和巴燕沟河道治理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万亩以上。持续抓好非法矿点跟踪监管和生态恢复治理,全面实行黄河河道河砂禁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实施重点监控和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构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始终把民之所盼、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确保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达到75%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好“教育质量提升六年行动计划”,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强化高中教育,提升一本、二本升学率。继续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协调、统计、提高工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办学”。实施好薄弱学校改造、职业学校、幼儿园等项目,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08套,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加大培训促就业力度,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精准扶贫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各民族的风俗和传统优势,积极发展拉面经济和民俗文化旅游及唐卡等工艺品加工,探索建立以泥瓦工、钢筋工等组成的建设劳务服务公司和种植服务合作社,全年转移劳动力12万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00人。不断健全社保体系。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标准,将城市、农村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4800元和2970元,高龄老人生活月人均补贴标准提高20元。在对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对重度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护理补贴。强化劳动执法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好养老院、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福利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项目。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2286套、农村危旧房改造4070户。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深化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公立医院建设改造步伐,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控,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文明的就医环境。依法落实两孩政策,统筹做好计划生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服务等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繁荣文化发展。投资1980万元,实施“文化进村入户”项目27个、“农民健身工程”15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射箭场20个、乡镇(社区)体育场5个、笼式足球场1个,争取新建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培育特色文化精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打造民族宗教文化品牌。积极引导成立文化演出传播公司,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创新社会治理。广泛开展“七五”普法宣传,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大力推进“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调解”体系。扎实推进“法制化隆”、“平安化隆”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应对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能力。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重点领域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结合精准扶贫,妥善解决好已搬迁群众的相关工作和问题。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把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局面巩固好、发展好。

  (九)以培植财源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公共财政总量。始终以增强保障为目标,全力构建多元化财源体系,进一步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做好财税改革。积极协调开展“营改增”工作,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政府债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财政绩效评价等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做大财源规模。把财源建设与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做好挖潜增收,做到应收尽收。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厉行节俭、勤俭办事,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做强融资平台。进一步做好政府融资平台和重点担保平台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三农”惠民”贷款工作,力争发放各类支农贷款15亿元以上,着力增强农民投资创业能力。做优信贷环境。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财政债务管理和偿还机制,全力做好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切实加强征信系统和信用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

(十)以推进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社会事业、民生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真正实现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稳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加大对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更多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交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步伐,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做强政府公益性担保公司,推进““三农”惠民”贷款发放取得实效,切实增强群众的投资创业能力。稳步推进司法、教育、文化、农业、科技、水利、供销、医药卫生、生态环境、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近200人在浙江义乌等地区面向43个伊斯兰国家做外贸的化隆籍经纪人优势,以规划建设的中阿外贸服饰加工基地和走出国门开办的拉面馆为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中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合作,发展外向性经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履行职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振政府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风尚。深入贯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把更多财力用在急需的民生事业上,更好地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优化政府服务。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规范审批行为,实行限时办结。突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强化行政权力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各位代表!今年县政府将继续为人民群众承诺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年内实现27个贫困村摘帽,72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打造100家拉面经济提档升级示范店,新增拉面店500家,投资2000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1000人以上三是将城镇、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到4800元和2970元。在对困难残疾人给予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对重度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护理补贴。四是开工建设投资6200万元的棚户区改造2286套、投资1亿元的农村危旧房改造4070户。五是实施好投资5.1亿元的27村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巴燕镇和群科镇美丽城镇项目。六是继续推广“平安经验”,在35个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七是年内实施“文化进村入户”项目27个、“农民健身工程”150个,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射箭场20个、乡镇(社区)体育场5个、笼式足球场1个八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年内在群科新区建设投资1620万元的养老院和投资780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将高龄老人生活月人均补贴标准提高20元,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80张。九是年内完成总投资1.1亿元的巴燕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总投资1.5亿元的群科新区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十是完成投资3789万元实施退耕还林4.8万亩。以上十件实事,是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定把实事办成办好,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化隆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