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海东市化隆县开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纪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年03月21日    

本网综合消息:马阴山下掀起一号文件宣讲热,黄河岸畔传来党的好声音,田野上的双语宣讲会,“小喇叭”传递“大声音”,“板凳”宣讲接地气、一号文件暖民心……这是海东市化隆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的现场剪影。剪影背后,是全县上下积极贯彻落实“一学两抓三促”活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600余场,受众人数达5万余人。

    自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化隆县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着力推动一号文件精神进基层。县委讲师团第一时间组织成员进基层宣讲,全县各乡镇、部门、单位、村积极组织宣讲员上山下乡、进村入社,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如火如荼……在一体统筹推进下,文艺+理论宣讲,双语宣讲,广播、电视、村级大喇叭宣讲,“两微一端”宣讲奏响了新时代强音,一号文件精神浸润化隆大地、温润千家万户。

    强队伍建设,壮大理论宣讲主力军。

    针对理论宣讲面宽、受众层级不同、理论需求不同的实际,化隆县从全县各单位选拔了一批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宣讲骨干成立了县委讲师团,充分发挥党校教师、专家学者、先进典型、退休老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宣讲师的力量,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重点围绕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目标,采用集中宣讲、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形式,结合化隆实际,深入解读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把握政策机遇,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全县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积极作用,利用基层服务、环境打扫等契机,结合春耕春种、大病报销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身边“小事”、乡村“大变”,为群众讲政策、答疑惑、解难题,“润物细无声”的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丰富宣讲载体,提升理论宣讲时效性。

    充分发挥“网、微、端、屏”等新媒体平台反应迅速、机动灵活、实用高效的特点,在“化隆宣传”“化隆融媒”“化隆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栏,每天播发一号文件精神解读、宣讲等内容,让广大干部群众能“动动手指学理论”“随时随地看政策”。全县各乡镇、村积极发挥村级大喇叭的作用,通过大喇叭“喊话”的形式,定时定点宣讲,让一号文件精神“送到”田间地头、村村户户。充分利用中央音乐学院驻化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宣讲师、皮影戏剧团扎根基层的优势,利用演出、文化活动等契机,深入到农家小院、小广场等群众熟悉的生活场所开展宣讲,编排的文艺节目巧妙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艺作品中,用“小文艺”讲好“大道理”,把党的创新理论“宣”出特色、“讲”到深处、“留”在群众心理。

    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全县社会发展大局。

    将基层理论宣讲与红色资源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党建联盟共建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结合党的建设、民族团结主题,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化隆的实际生活,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在春耕春播的重要节点,全县基层“流动政策微课堂”随处可见,宣讲员在群众耕种的同时为他们解疑答惑,理论宣讲一步发挥了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的积极作用。结合全县实际情况,组织有一定宣讲能力,特别是和群众联系紧密的“双语”干部开展宣讲,在各藏族村的广场、射箭场上,随处可见宣讲员用藏汉双语宣讲一号文件精神的场景,他们用朴实、接地气的语言为群众讲解春耕春种、低保审批、农机补贴、大病报销等群众关心的政策,用双语宣讲的形式面对面把理论将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化隆县紧紧抓住理论宣讲服务这一条线,依托基层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以“五个结合”聚焦“讲什么”“如何讲”“谁来讲”的问题,让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宣讲队伍“强起来”,推动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宣传部具体指导、县委讲师团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宣讲工作格局,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