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拉面经济 > 拉面动态
拉面之乡盛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来源:    时间:2021年08月23日    
黄河北岸,青沙山南麓,有一片广袤的山川河谷,这里就是被誉为“拉面之乡”的化隆回族自治县。
 
走进这片土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宁静中散发着团结进步、和谐稳定的浓烈氛围。
 
化隆,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系拉脊山脉东段南侧,可谓是“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这里生活着汉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8%,民族团结是这里永恒的主旋律。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培育出鲜艳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化隆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海东市委一系列制度安排,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海东市第三届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耕读传家、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正笃实,艰苦奋斗、勇闯天下”的海东精神,在“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五个新海东”建设中,积极打造生态环保、拉面产业提档升级、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推动高品质的城乡统筹、民族团结示范新高地、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转变“化隆样板”。


                                                            压实责任
                                                           高站位强保障夯实基础


自2013年以来,化隆县委、县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和关乎全局、关乎根本的大事,凝聚全县之力扎实推进。特别是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以来,保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使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化隆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抓手,放到全国、全省、全海东市民族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以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6名县级领导和18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部门和单位也层层成立主要领导主抓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推、创建单位组织协调、各部门联动发力、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工作格局,向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昂首迈进。
宣传引导
守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化隆县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形成了干部群众多说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民族团结的事,纵情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血脉相通、心手相连。
 
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黄河半程马拉松赛事、第四届国际射箭赛、宴席曲大赛、拉面技能大赛以及民族团结庆盛世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嵌入、融入、植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元素,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加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意识,让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宣传“最美化隆人”“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以文明乡风夯实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
 
同时,以“十进”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实现家庭、社区、机关、乡村等区域全覆盖,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十进”创建实现100%达标。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民族团结的意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争相涌现,形成了以点带面、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创建局面。
群科新区
团结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群科,意为“黄河回旋的地方”,黄河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眷恋的回眸,在这片沃土上,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休戚与共。
 
群科镇雪什藏村村民李英成告诉记者,2018年5月31日,因家里的电线老化引发火灾。当时,只有孩子和妻子在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可是大火将家里的17间砖木结构房子和5万多斤粮食烧毁,十余只牲畜被烧死,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三十多万元。
 
李英成家中发生火灾后,回族、藏族、撒拉族群众自发组织灭火,并捐款一万多元。雪什藏村是汉族村,捐款的是群科镇30多个村的各族群众。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民族团结进步的光彩。
 
雪什藏村党支部书记张德西告诉记者,历来雪什藏村周边各民族互帮互助,亲如兄弟。从他记事起,不管是回族还是藏族,大家视为一家人,像兄弟姐妹一样看待。
 
群科镇党委书记晏得钰说,群科镇党委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不断筑牢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基础。结合法律“八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采取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认知度,提高各民族团结意识,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群科注入新活力。
植绿护绿
保护生态促进长治久安


绿色,是化隆的底色。青山绿水,既是化隆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化隆生态的优势所在。
 
在习近平总书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化隆县各族群众爱绿、护绿、植绿已成为自觉行动,一幅“青山如画”的美丽图景在化隆大地徐徐展开。
 
化隆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星胜田告诉记者,近年来化隆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认真践行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海东市委推进“三山”“三水”“三峡”333工程治理,以及“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三绿建设,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求。
 
今年春季,化隆县举行了以“保护母亲河、共植幸福树”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化隆县四大班子、党政机关、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宗教界人士等近万人在黄河岸边植树,唱响了“保护母亲河、共植幸福树”的主旋律,为山水化隆增添一抹抹新绿。据统计,春季义务植树54.624万株,参与人数达8.1万人次。
 
星胜田说,通过义务植树活动,既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关心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又强化了保护生态和绿化家园的责任感。
 
近年来,化隆县大力推进山水化隆生态建设,坚持以点带面,全域化、全覆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巴镇本康沟花海景区、雄先藏族乡岗山景区、群科镇安达其哈花海景区、黄河秀水湾等生态景区实现华丽转身,不少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近五年来,化隆县义务植树造林面积达2328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09%、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9.08%、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7.7%,地表水质优良率达100%,黄河县域监测断面水质达到III类。
 
“看看现在的化隆,想想过去的化隆,真是不一样!”群科新区居民张维春的话语间透着一股浓浓的自豪感。这些成果得益于化隆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主动作为的结果。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呼吸到新鲜空气”,让山水化隆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
一碗拉面
传帮结对展现深情厚谊


世世代代化隆人在黄河岸边繁衍生息,耕耘劳作,是一条大河养育了化隆人民;拉面产业成为人民群众的“扶贫面、团结面、幸福面、致富面”,是一碗拉面富裕了化隆人民;群科新区雏形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是一座新城带活了化隆人民;“艰苦奋斗、勇闯天下”的海东精神是拉面务工人员走出山门、跳出农门、跨进城门的生动诠释,是一种精神引领了化隆人民。
 
自上世纪80年代,化隆贫困山区第一批“拉面人”在厦门开办拉面店以来,用“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合作方式,开启了拉面发展的创业之路。
 
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化隆人依靠一碗拉面,走出了山门、跳出了农门、跨进了城门。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创业,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德恒隆乡卡什代村村民马军海告诉记者,以前在格尔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吃了不少苦。2000年,他带着17000元发展资金,领着一个跑堂和一个面匠来到武汉,花了13000元转让了一家铺面,开起了拉面馆。2001年9月,他承包了武汉理工大学清真食堂,他做的拉面、刀削面等面食深受学生欢迎,一年下来能挣三十多万元。
 
随着经营收入的增加,马军海在武汉连开9家拉面店,带动家乡三十多人在拉面店一边学手艺,一边挣钱。目前,这些藏族老乡在果洛、玉树,乃至四川、西藏开了一家家拉面店,他们不仅买上了楼房,还开上了轿车。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化隆拉面走上了“群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目前,化隆县有11万人在全国280多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在“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开设拉面店。拉面经济及相关产业经营收入达13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
 
“拉面经济”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化隆县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确定为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企业孵化基地,群科镇被确定为特色小镇。“化隆牛肉拉面”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与42个县区建立了共建共管机制,积极探索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全国各地拉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积极引导拉面人开展公益活动7500人次。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每天都有拉面人组织开展的“爱心拉面”进敬老院、幼儿园、社区及捐资助学等各类公益活动,主动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大连好人”“海南省诚实守信模范”“最美青海人”“全国劳动模范”等。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拉面人累计捐资捐物1000万元,涌现出马文德为代表的4500多名拉面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内涵。
 
化隆拉面人用一碗碗拉面,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化隆拉面人形象,彰显了化隆人民浓浓的民族情、团结情、爱国情。
 
今天,拉面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面”“小康面”,也成为了各民族团结的“团结面”。
捐资助学
彰显民族团结磅礴力量


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企业”,化隆县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企业和人士主动融入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14年前,化隆县非公经济企业家自发展开“学子圆梦”助学行动,向贫困大学生第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从第一年的10万元起步,一走就是14年,捐资助学犹如星星之火,在化隆大地点燃了民营企业家及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熊熊烈焰,使“学子圆梦”助学行动由自发的个人行为发展成了有组织的社会行为。




据化隆县工商联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开始“学子圆梦”助学活动,已经累计筹集资金1399.82万元,帮助回族、汉族、藏族、撒拉族、土族等3329名困难学生圆了读书梦、大学梦。
 
2019年以来,无锡市锡山区关工委及爱心企业为化隆县各族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共捐资助学近一百万元,圆了两百多名贫困山区各民族学子的大学梦。在全县上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之时,再次为各民族贫困生捐助31万元,帮助六十余名各民族的贫困生完成了学业。
 
化隆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拉洛告诉记者,化隆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贫困学生受教育问题,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化隆县工商联组织各企业和企业家开展慈善助学、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为许多拥有爱心、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搭建了良好平台,共同构筑起了爱心助学活动。
 
多年来,在无锡市锡山区关工委和爱心企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学子圆梦”活动已成为救助贫困的品牌、民族团结的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群众的赞誉。
民生优先
管好小财政办出大民生


化隆县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原则,坚持民生优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创建工作中,化隆县确保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达到75%以上,公共卫生服务、就业保障、危房改造等惠民投入及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底,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
 
2013年以来,化隆县共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83项,大力推进人口较少数民族发展步伐;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累计实施农牧民危旧房改造20231户,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100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包”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传统种植
新时期焕发时代的光芒

 
初秋时节,距离化隆县城50公里的查甫藏族乡,沿路的田地里马铃薯长势喜人,各色洋芋花在风中摇曳,成为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查甫乡党委书记沈圆平说,他们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查甫乡农业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为确保马铃薯产业持续壮大发展,形成产业化,坚持“组织领富、干部帮富、党员带富”的原则,持续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从2017年起,积极引导药水泉、查甫一、索拉、东台等村先后成立农业合作社,实现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产业致富路。


同时,每年马铃薯收获时节,在查甫乡人民政府附近设立了10处规模较大的收购点,在地头设立5个收购点,为农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节省了分拣、装车的费用。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从种植小户转变成了种植大户。
 
查甫乡种植的马铃薯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高,尤其是粗纤维、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丰富,制作的淀粉和粉条品质极佳,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目前,马铃薯远销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2020年,查甫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户均收入达2.9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总收入达4000余万元。
 
昔日餐桌上的洋芋蛋已经成为查甫乡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金蛋蛋”。
依法治理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化隆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筑牢化隆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稳压器”,努力营造和谐和睦和顺的社会环境。
 
扎实推进平安化隆、基层平安单位、平安行业,创建达标率为95%以上,深入推进法治化隆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开展“双百”法治宣传等普法活动,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重点乡镇综合整治等活动,开通12345和7712345服务热线,乡镇、行业部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6%。
 
当地依法妥善处理了历时3年的石大仓6村、初麻山头6村人饮工程矛盾,有效解决了9192人和2.05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交融、交流。
 
砥砺奋进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迈上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化隆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化隆各族干部群众将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共同培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