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新冠肺炎对化隆县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影响​
来源: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当前,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又时逢化隆县春耕备播关键时期。为研究化隆县疫情期间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国家统计局化隆调查队对县域内脑山、浅山、川水,三类地区6个行政村开展专题调研。并通过走访相关部门,深入交流疫情期间推动农业平稳开展各类举措。调研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化隆县各类农资充足,粮食结构稳定,各类工作落实到位,县域内大部分耕地已完成春耕工作,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同时,仍然存在田间管理受阻、农业劳力不足、交通运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化隆县农业生产和农资供应现状

(一)春耕工作已全面完成,农业生产基本正常。据调查,化隆县各乡镇已全面完成春耕工作,各类作物陆续出苗,疫情对化隆县春耕备耕的总体影响较小,随着疫情形势舒缓农业生产已逐步正常化。通过对村内各疫情防控卡点的走访来看,疫情期间农机使用频次较少,且化隆县各类农机设备和技术人员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无需雇佣县外农机,相关手续齐备的本地农机都可以在县域内放行和上路。同时,在疫情未发生前绝大多数种植户已储备今年所需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用品,在疫情管控时间段内需要购买农用物资的种植户较少,确需购买可向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相关农资部门则采取送货上门、无接触式送货等措施予以保障。

(二)粮食安全工作稳步进行,各类物资保障到位。通过对相关部门的走访和座谈中了解到,各部门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将粮食安全工作放到了首位,2022年化隆县承担实施“两减”项目计划为7.3万亩,其中小麦1万亩,马铃薯1.5万亩,青稞2万亩,油菜2.5万亩,蔬菜0.3万亩。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基础上,严格把关,精心筛选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目前,“两减”项目在化隆县17个乡镇56个村中91个专业合作社顺利实施,已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编制、方案批复及物资招投标等各项准备工作。

疫情期间,化隆县相关部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多方面协调组织向全县各乡镇项目村供应商品有机肥,截至目前已供应有机肥3450吨,完成总供应量的49%,其余有机肥正在持续供应中。同时,化隆县狠抓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全力服务疫情期间春耕生产。截至目前,供销系统共筹措资金 630 万元,储备各种化肥 2212 吨,农药 9.5 吨,有效保障了全县疫情期间春耕农资供应。农资经营网点认真做好农资销售台账记录,努力做到农资销售可溯源、可追踪,严把进货渠道,确保农资货真价实,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使农民用上“放心肥”“ 放心药”。截至目前,化隆县供销系统已累计供应化肥 1747吨,农药8.5吨。

(三)农业就业趋势增长,疫情期间农业成本增加。化隆县作为“拉面产业”的输出大县,餐饮业的输出人口占了很大部分比重,根据化隆县拉面品牌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化隆县拉面餐饮业从业人数为11万,共计开办1.8万家拉面店,遍及全国27个省、4个直辖市、1696个县区和11个国家。根据农民工监测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22年一季度化隆县本地农业自营人数同比上涨91%,本地非农自营人数同比上涨10%,拉面餐饮业从业人数明显减少。通过抽取农户30户、省外务工人员30名进行农业就业意向调查显示,73.3%的农户表示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15%的农户表示将不在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11.7%的农户表示如果有更好的机遇将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70%的省外务工人员表示在疫情结束后将继续外出务工,13.3%的省外务工人员表示疫情结束后将返回本地务工,10%的省外务工人员表示疫情结束后将返回本地务农,6.7%的省外务工人员表示等待疫情结束寻求经商机会。随着疫情持续发生,许多小型餐营业失去了经营之本,经营者无法继续生产经营,外出务工人员需求大幅减少,外出从业者被迫返回家中务农,等待更好的经商机遇。


调查发现,今年疫情期间柴油价格及雇佣人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导致农业生产的成本加大,农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化隆县的南滩村的为例,疫情发生前春耕雇佣本村劳动力价格为100元/人/天,疫情期间雇佣本村劳动力价格为140元/人/天,涨幅为40%。雇佣农机疫情发生前为40/元/亩,疫情期间为80元/亩,涨幅为100%。疫情期间主要劳动力受限无法全面展开农业作业,大部分人更愿意居家减少风险,即使在本村雇佣劳动力也存在很大困难,同时,受柴油价格上涨和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农用机械成本明显增加。

二、疫情期间化隆县农业生产存在问题

(一)部分地区田间管理受阻,农牧业原材料消耗告罄。一是由于疫情期间村庄设卡,控制人员出入,部分地区存在农户居家隔离的情况,无法正常外出进行田间管理,正值农作物追肥和除草阶段,追肥不及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未追肥的农作物将减产1-2成左右,同时,部分地区灌溉系统属于集中式灌溉,疫情期间水渠等设施处于停工状态,造成农作物缺水的情况,预计减产1-2成左右。二是疫情期间因防控要求市场关闭,商户关门,部分温室种植大户、专业户农业产品无法销售,出现产品滞销问题。部分农牧一体化的规模种植户,上年积攒的饲料等原材料已经消耗殆尽,而饲料购买多数需要跨县,疫情期间物流受阻,原材料供应已出现问题,同时,持续疫情发生后续将会对化隆县产业规模较小的温室种植业造成影响。

(二)农业生产作业劳动力不足,耕地压力持续增大。一是作为拉面经济输出大县,化隆县耕种作业人员存在年龄大、青壮劳力少情况,农业作业通常以亲属邻里互相帮扶集体作业,疫情持续发生导致集体帮扶生产模式受限,虽然当前化隆县春播工作已经完成,但由于4月中旬部分地区出现天气反常,农作物出现霜冻灾害急需复种,在化隆县采取相应的措施下仍表现出劳动力不足,需要帮扶的农户较多,难以实现全覆盖帮扶。同时,部分返乡春耕人员均在家隔离,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春耕作业进度迟缓。二是当前疫情发生存在不确定性和频发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经返回本地,在观望就业形式的同时,将以前交给亲戚朋友种植的土地收回自行种植,土地集约难以实现,规模化种养殖难以成型。化隆县扎巴镇上摊村的王胡赛尼常年外出从事拉面行业,受疫情影响返乡从事种植业,将交给亲戚的14亩土地收回,其亲戚为种养殖一体户,土地的收回无疑增加了养殖成本,也打乱了种养殖业发展规划。

(三)交通物流运输不畅,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是化隆县区域面积较广,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存在交通运输相对滞后地区,疫情频发导致部分山区生产资料和生产信息滞后,农户购买生产资料时效明显降低。尽管有关部门采取送货上门服务等方式有效改善了农户农用物资缺乏问题,但脑山偏远地区无法及时送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区农户农业生产。二是大部分种植户缺乏抗自然风险能力的同时也缺乏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疫情期间各类农业培训叫停,农民失去了学习培训机会,无法有效掌握今年的农业动态和新兴技术。市场作为农业经济的命脉,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户市场信息失灵,对风险研判不足,规避风险难度加大。同时,种植户的种植结构调整往往取决于上年度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缺乏或者忽视本年度种植经济效益的预测及正规渠道的市场信息、价格变动趋势、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预测以及产品销售政策等信息,导致判断失误造成亏损。

三、疫情期间化隆县农业生产意见建议

(一)有效提升部门职能,强化种养殖一体化。一是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资相关部门供应主渠道和生力军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指导农户做好农作物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农资调运和储备工作,全力以赴保供应。二是要不断增加畜牧业附加值,切实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充分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组织抱团发展,以企业带动农户养殖业的发展,在良种、饲料、疫病防治、技术指导等服务方面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提高科学化饲养水平,有效扩大农户养殖规模。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资源整合率。一是通过政策宣讲、农业科技下乡、组织观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传统农民进行培训,强化职业教育。鼓励农民返乡就业,为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性的帮助,对有想法有技术的返乡农民进行专业教育,择优培养新型农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在增加种植户科学生产销售路子的同时及时根据区位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产业调整和土地调整,将化隆县的地域特征有效结合到农牧产业一体化中来,多角度分析农作物和畜群布局最适宜的自然区域,充分结合各地生产实际,有效提高农作物和畜群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实现经济利益在区位优势下的最大化形成产业链,逐步优化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三)加强各生产资料调控,推进市场信息化。一是疫情期间,加强对市场的监控要求,监督各经营网点做到明码标价、公开透明、诚信经营。针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大力弘扬“ 扁担精神”“ 背篓精神”,发动各经营企业、基层供销社和各经营网点创新经营服务方式,采取送货上门等“无接触”服务方式,提高农资配送效率,既避免人员聚集,又确保农户春耕需求,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的传播渠道,根据百姓喜好的APP和公众平台,在各个农作物关键时期投放物资价格、生产技术、农业灾害防治、农业科技及农业的资源环境信息,为农民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抓手,建立现代化信息渠道,加强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釆集和整理,以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来预防化解市场及自然带来的双风险。


来源:国家统计局化隆调查队